花卉欣赏论文格式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

ID:38719697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_第1页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_第2页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_第3页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_第4页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卉欣赏论文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花卉欣赏》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东方插花简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授课教师完成时间2013年6月日5例文:红色字为说明,最后删掉东方式插花艺术简介(三号,黑体)××级××班学生×××(姓名)(五号,宋体,段前0.5行,段后1行)摘要:插花主要是借用花材的组合与造型而展现装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插花可以分为式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插花两大流派。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下东方式插花的发展,特点等情况。东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国插花为代表,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东方式插花主张以精取胜,注重线条,追求自然典雅,手法简练,表现力非常丰富。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

2、、姿态和神韵之美。同时,东方插花体现一种东方人的艺术性格,不过多追求华美的外型,往往通过造型和构图来表达一种意境。关键词:东方式;插花艺术;中国;日本(宋体,五号,单倍行距)东方式插花注重线条,追求自然典雅。主要有中国式的和中国式传入日本后所形成的日本式插花。(正文部分,小四,宋体,1.5倍行距)一、中国式插花(一级标题,小四,黑体)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一)中国式插花的起源与发展(二级标题,小四,宋体)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

3、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二)中国式插花的特点我国人民崇尚自然,因此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自然,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一样,是大自然的缩影。……二、日本式插花(一)日本式插花的起源西元六世纪时,推古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称叫做“池坊”,乃源于池旁之

4、意。……(二)日本式插花的特点5日本式的插花,虽然传自中国,但这种艺术在日本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花道。日本花道发展蓬勃、流派特别多,且各具特色。……日本式插花的要旨是:1、奉献:有如大自然界将花和树最美的一面无私地献给人类。(三级标题写法)2、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适当的地方,需要宁静的心。3、精力:收集花材处理枝、茎、叶均需要充沛的精神。4、专注:要抛开繁琐,才能真正创造完美的作品,所谓精神所至,金石为开。5、智慧:自我训练到花、人成为一体,达到纯静的程度,……(三)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

5、月流、小原流、古流、宏道流、远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各流派对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并不统一。1、池坊流:“池坊”称插花为“立华”,并把作用于上段的役枝叫“真”,中段的叫“副”,下段的叫“体”。……2、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应用花型”。……3、古流:古流以作用上段的役枝为“真”,中段的为“流”,下段的为“受”。……4、宏道流:宏道流插花的特点是不采用天地人的理念,而把上段役枝名为“一枝”,中段名为“二枝”,下段名为“三枝”,……5、松月堂古流:松月堂古流同样称插花为“立华”,由“正花”、“相令”、“通用”、“体”、“留”五枝构成花型。……三、东方式插花的

6、特点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单倍行距)[1]黎佩霞.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2.(五号,宋体)[2]朱迎迎.插花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55.[3]王志雄.几种简易的插花保鲜法[J].花卉,2000(3):29.[4]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2-15.5注:参考

7、文献中,专著[M],期刊[J],后面标注专著参考内容所在页码或论文在期刊中的页码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论文题目此两行内容打印5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后。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