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课件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

ID:38741414

大小:2.98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06-18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_第1页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_第2页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_第3页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_第4页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核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学讲课教师:林海电子邮件:linh8610@163.com课程安排总计56学时,共14周,每周4学时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13周讲授第12至22章(共11章)第7周(4月7日)期中考试第14周内容总结及答疑15周(或考试周)期末考试课件上传至校园网引言2008-2009年金融危机2008年9月以来,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

2、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2008年的焦点是金融危机,2009年是经济危机,2010年宏观调控,2011年?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存在问题,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需要看得见的手来调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5次加息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落实有关的工程建设项目,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年多次降息从2008年初“稳健的

3、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降低房地产交易税、提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在货币政策方面,取消商业银行信贷额度限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2010年,在美国提高贴现率之前,中国央行在农历春节前再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月在半年内第三次提高利率25个基点,2月春节刚过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促进收入和经济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官

4、方正式承认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chinaGDP/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

5、用的学说。“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学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危机时,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

6、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7、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宠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

8、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