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

ID:38744543

大小:718.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8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_第1页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_第2页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_第3页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_第4页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_第5页
资源描述:

《检测员考试(静载试验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考核静载试验(检测员)A试卷姓名单位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1、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确定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时,下述不正确A、当采用单项多循环加载法时,取H-t-Y0曲线出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B、当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时,取H-Y0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水平荷载值;C、取H-△Y0/△H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D、取H-σs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2、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承载力检测前,基桩(预制混凝土桩)在饱和粘性土里的休止时间至少应

2、达到天。A、7;B、10;C、15;D、25。3、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为设计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数据的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A、低应变检测;B、抗压试验;C、超声波检测;D、成孔质量检测。4、采用千斤顶测力时,油压值恒定时,液压千斤顶的出力只与有关。A、压力;B、压强;C、活塞面积;D、活塞行程。5、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是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倍。A、1.5;B、2.0;C、3.0;D、不好判断。6、为了提高静载试验的加载精度和准确性,应优先采用量测荷载。A、压力表;B、荷重传感器;C、百分表;D、压力环。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3、B50007-2011,对岩基载荷试验而言,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的平均值。101、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测定土层摩擦力,传感器埋设断面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A、不宜小于1倍桩径;B、不宜小于2倍桩径;C、不宜小于1m;D、不宜小于0.5m。2、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位移测量的基桩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向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的试桩侧面。A、相同;B、平行;C、垂直;D、

4、相反。3、《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第十条:制度公开、。A、数据公开;B、接受监督;C、人员公开;D、收费公开。4、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加荷方法。A、快速循环加载法;B、慢速循环加载法;C、维持荷载收敛法;D、慢速维持加载法。5、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使千斤顶工作。A、串联同步;B、串联异步;C、并联同步;D、并联异步。6、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对基准梁的安装规定,基准梁应具有一定刚度,基准梁与基准桩的连接应满足。A、两端均固定;B、两端简支

5、;C、一端固定、一端铰接;D、一端固定、一端简支。7、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荷载值。A、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起始点;B、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后一级;C、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D、最大加载。8、下述哪种桩型不属于挤土桩。A、预制方桩;B、高强管桩;C、搅拌桩;D、夯扩桩。9、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最大加载的一半;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极限承载力的的一半;10C、地基承载力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D、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压

6、板直径或板宽的0.006d所对应的压力。1、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当埋设桩数压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测量桩的抗拔摩阻力;B、可测到各土层的抗拔摩擦力;C、可测到桩端阻力;D、可测到桩顶上拔量。2、在单桩抗拔静载试验中,需测量桩端上拔量时,应预先。A、在桩顶埋设位移测量杆;B、在桩端埋设位移测量杆;C、在桩身埋设应力传感器;D、在桩身埋设应变传感器。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发现中下部位有明显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A、扩径;B、缩颈;C、局部夹泥;D、局部离析。4、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水平极限承载力是对应于

7、桩身折断或桩身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是的。A、临界荷载;B、本级水平荷载;C、前一级水平荷载;D、残余水平荷载。2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规定,复合地基中高粘结强度的桩体与基础往往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厚度为B的垫层(碎石或砂石垫层)来过渡。A.10~20cmB.20~30cmC.30~40cmD.40~50cm22、建筑物基础按埋深条件分时深基础是指埋深大于基础宽度的倍或埋深大于米A.12B.25C.38D.5102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