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课件

25.《词五首》课件

ID:38775793

大小:5.41 MB

页数:142页

时间:2019-06-19

25.《词五首》课件_第1页
25.《词五首》课件_第2页
25.《词五首》课件_第3页
25.《词五首》课件_第4页
25.《词五首》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5.《词五首》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词五首梦江南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到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作者简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2、悠,肠断白蘋洲。梦江南温庭筠倚()()斜晖()悠悠()肠断()白蘋洲()()yǐpíng凭靠夕阳的斜光闲静的样子形容极为伤心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独倚望江楼。一个“独”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斜晖脉脉水悠悠望眼欲穿,船尽江空,人影不见,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

3、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肠断白蘋洲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特定条件下,一种特定情绪()的反应。小结思妇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喜悦和激动形象刻画①②动态切盼重逢之情。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静态景物描写⑤③④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4、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

5、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简析】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一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

6、到明的声声入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其意境之萧瑟凄凉,对后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创作深有影响。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

7、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情

8、景交融首尾呼应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