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ID:38776450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_第1页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_第2页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_第3页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_第4页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建设美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歙县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一、统一思想认识。  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但我县山区库区比重大,农村布局比较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庄建设规划长期滞后,村庄体系不够稳定,绝大多数村庄建设无序;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垃圾、污水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不容乐观;古村落古建筑保护

2、不够,山水生态环境受到侵袭,风貌特色延续不足。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必须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美好乡村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自觉投身于美好乡村建设。二、做好美好乡村规划工作。  建设美好乡村,科学规划是龙头。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增强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把科学规划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美好乡村规划分为《县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

3、规划》两个层面。6  村庄布点规划:根据不同时期的县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进程,确定乡村常住人口的规模和分布。按照2016年中心村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35%以上、2030年达到50%以上以及中心村实现平均服务常住人口规模1000人左右、保留自然村人口规模不少于100人的要求,综合分析,以乡镇为基础,科学确定中心村布点、规模,明确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数量。今年3月底前编制好全县村庄布点规划,以此统筹乡村人口分布,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 中心村建设规划: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将其培育成为中心村。中心村原则规划为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6  在全县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按照资源禀赋划分为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等类型,因地制宜,采

5、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等四种不同的建设模式,逐步推进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2013年3月中旬前完成21个中心村村庄规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50个中心村村庄规划,2014年完成50个中心村村庄规划,2015年完成其余的中心村村庄规划。保留的自然村则采用旧村整治模式进行村庄整治。  划定重点区域和“三区”。重点区域指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两岸、乡政府所在地、古村落、景区景点周边、关键区域以及具备资源优势今后可能发展的区域。对重点区域范围,划定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引导农民有序建房。 

6、 组织编制:《县村庄布点规划》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由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政府部门、专家和村民三结合,防止闭门造车,针对农村特点,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做到简单、实用、便于实施,突出我县乡、村的特点,形成我县乡村规划建设的特色。  审查审批:《县村庄布点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审查,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报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住建厅备案。《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由镇(乡)人民政府

7、组织审查,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市城乡规划局备案。  三、完善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6  一是做好乡村环境美化治理工作。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村口景观,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注重保护古树名木;结合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的村庄活

8、动空间。  二是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村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  自然村配置“2+1”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村内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庄几何中心附近,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务功能的设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