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

ID:38779683

大小:37.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_第1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_第2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_第3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_第4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基础易出题知识点整理1.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3)公开市场操作2.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即: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3.购买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4.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GDP增加额/投资增加额5.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6.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新产品使用寿命和新药疗效是可以人为改变的A/C属于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纱的条件下得到

2、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观测数据。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称为实验数据7.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包括: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他负债等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课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2.课税商品的性质;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4.课税范围的大小9.代表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是:省级及以上(直辖市、自治区)10.会计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1.会计计量属性

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12.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14.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其他职能:预测、决策和评价15.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可采取的措施有:1.增加税收2.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向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4.消减社会福利支出。16.总供给的影响因素:商品的成本价格、企业预期的利润。总供给线是向左

4、上方倾斜的。17.属于民商法部门的法律: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18.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民商法部门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商法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破产法、海商法等。产品质量和消费都权益属于经济法.经济法和民商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两大法律体系。其中经济法调整范围包括:维护公平竞争;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20.经济法”与“调整经济的法”,调整的经济法包括经济法、民商法等。1、“经济法

5、”: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调整经济的法”:是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1.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是经济法灵魂的一项根本性原则2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有: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④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对的通货膨胀率。23.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消费税、关税。流转税指可以转移到别

6、人身上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60%。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借款。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票据贴现、贷款、投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2.24.相关系数:-1~1 正相关和负相关  决定系数:R的平方; 0~1越高模拟效果越好决定系数为R的平方,大体上说明了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化占因变量总变化的比例,越高模拟效果越好3.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注意与收入配置的区分):①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

7、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4.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1)从生产角度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的差额。总产出是指各部门在一定时

8、期(如1年)内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中间消耗是指在相应的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从要素收入角度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各部门劳动者收入、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3)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说,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投资加消费加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差额)。5.基础货币是两现金(银行和个人的现金)、两准备(法定存款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