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ID:38781855

大小:429.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9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_第1页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_第2页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_第3页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_第4页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瑞敏的话:瑞敏昨天分享了一篇关于李亚鹏和女儿李嫣的文章,不少读者留言说,钱是关键因素。钱虽然重要,但父母以钱为理由,逃避自己的责任,其实是自欺欺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刷新认知的文章,文中说的关键因素,跟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特别让我有共鸣。因为我就是一个出身没钱家庭,天赋一般般,学习认真但绝算不上刻苦的孩子。虽然算不上成功,但也一路顺风顺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文中提到的那个法宝。我们太高估天赋了以至于忽略真正重要的因素排名在前1%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习惯。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

2、翻翻书,最后考试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成绩=天赋×努力;天赋=成绩÷努力;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真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我认为,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差距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存在的,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人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人们对学习现象下意识的肤

3、浅认知,会导致我们把很多其实源于后天习惯但比较隐蔽的因素,归因于天赋。学习本身是自带加速度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应该叫“伪天赋”才对。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这两者的作用是如此广泛,如此隐蔽,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学习习惯有多重要?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

4、,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使其习惯于拖延。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于是,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

5、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面应对,当下解决问题。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而后者则能在一马平川的课后时间自由地平推进度刷熟练,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误以为学习这个动作只是在积累路程,大错特错。学习也能积累学习的速度——换言之,学习本身,是自带微小的加速度的。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越在“放纵/学习”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后者,

6、你对后者的突触建立就更强一分,下次选择坚持学习,也就不那么痛苦一些。所以,我一向认为,那些说什么“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的,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学习效率高的人往往都有极好的阅读习惯我知道,很多人会举XXX天天上课吊儿郎当,回宿舍就打游戏,照样年级前十的例子,来反驳我“学习效率高的人一定拥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接下来,我就说一下这群人身上的另一种——思维习惯。这种因素更重要,也同时更隐蔽。思维习惯有多重要?我们在学习一个新事物,往往是依靠其与已知的事物进行比较与联系。比如我们见到一个由几根木棍支撑的木板,会马上判定这是一张“桌子”,因为我们在后天见

7、到的所有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都被我们分类为“桌子”了,于是,这一类物品就和“桌子”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类比到学习,当概率论讲到大数定律的章节,一个听说过价格回归、价值定律的人可能秒懂,一个听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当物理课上讲到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听说过“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当谈到三阶行列式的沙路计算法时,做过智商测试题的人往往可以瞬间理解。这种思维习惯的获取,相当大的途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法,书籍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提供经验、二是教授理论。比如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