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

ID:38790432

大小:30.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9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_第1页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_第2页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_第3页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_第4页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论文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1导言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是天赋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其他心理特征相比有更强的稳定性。[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具有稳定性,不易改变,并且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自我管理,顾名思义,是个人对自身的管理。自我管理作为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但是,不同气质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异,适合的自我管理策略也不同。因此,本文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提出了不同的

2、自我管理策略。2相关概念界定2.1气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根据人的体液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这一学说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却被人们普遍接受。后来,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为气质分类提供了科学基础。2.1.1气质的概念所谓气质,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特征的综合表现,即每个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这些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人的日常思想和行为特征形成一定风格。[2]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会使一个人在参与不同活动时有

3、一贯的表现,而不论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比如一个稳定沉着、具有内倾气质的人,不论是参加庆祝会还是追悼会,不论是受到表扬还是批评,都会喜乐自持、哀怒有控,不会跟具有外向气质的人一样情绪激烈,做出情不自禁的举动来。2.1.2气质的特点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3]具备如下特点:第7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论文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第一,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与生俱来的、与人的先天神经特点有关的心理特征,即与一个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强弱、平衡性、灵活性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具有遗传性。第二,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

4、因此是较稳定的。气质上表现出的特点将影响人的一生,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各有其长短,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及成就的高低,只要充分发挥个人气质的优势,扬长避短,都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2.1.3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希波克拉底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神经系统特性,这一点已被巴普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具体见表1:表1[4]气质神经系统的特性气质类型心理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特性组合

5、类型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强不平衡(兴奋占优势)灵活冲动型多血质活泼爱动,富有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强平衡灵活活泼型粘液质沉着安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毅、执拗、忸怩、淡漠强平衡不灵活沉稳型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感情体验丰富而不外露,言语、动作细小而无力,胆小、忸怩、孤僻弱不平衡(抑制占优势)不灵活压抑型2.2自我管理2.2.1自我管理的概念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

6、为进行调节、控制或约束。[5]这是我国学者孔祥勇对自我管理所下的定义。第7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论文基于气质类型差异的自我管理策略张天听则认为,自我管理是指活动主体独自管理自己,以促进自身或所在团体有效地完成一项任务的行为,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控制活动。[6]阳国亮认为,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一定的个人按照自身的特点,设计成才的目标,严格付诸实施,检验行动状况,控制日常行为,实现预期结果的活动过程。[7]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自我管理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行为。其本质是自我控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自我成长目标。2.2.2自我管理的内容要素根据李

7、家龙博士对自我管理内容要素的划分,自我管理内容要素可以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大类。其中显性要素是指涉及到个人生活或工作某一个有形方面的自我管理要素,包括目标、职业生涯、学习、时间、创新、优势与效能、人际交往和健康等八项,隐性要素则是指在自我管理中,未直接表现为个人生活或工作的某个方面,但是对个人的生活或工作的某个方面有影响和渗透作用的自我管理行为,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激励和价值观。[8]本文只探讨目标、时间、学习、人际交往四方面的自我管理。3不同气质类型下的自我管理策略3.1目标自我管理策略目标管理由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

8、ter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并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