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ID:38794642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_第1页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_第2页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_第3页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_第4页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论文论文(设计)题目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学生完成日期.培养单位.指导老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专业.学号.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将山、水、建筑和花木高度融合,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借助诗歌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艺术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艺术特征中国古典

2、园林融建筑、绘画、书法、园艺、文学为一体,将人为的环境与自然结合,集中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倾向上看,总是尽量地亲近大自然和融入大自然,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的痕迹而追求浑然天成的美。这种通过精心创设而达到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原则,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1.1“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这一特征的思想基础中国人自古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人在与自然保持亲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中,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美并对其有着独特的鉴赏力。如道家主张“以人合天”的思想,提出“法自然”,“法天贵真”,认为只有顺应、回归自然,进入“天合”状态,

3、才能达到常乐的至境;儒家追求天道,“以天合人”,重在探求人的生命和生存之道;中国佛教的典型禅宗认为,“人既在宇宙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两者是浑然如一的整体”【1】(p45)可见,中国的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可见,中国的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自

4、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万物生命同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生不已。”【2】(p46)所以,“天人合一”这样一种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精神状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并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1.1“因地制宜,自然天成”的造园原则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自然天象虽然不能为人把握,但造园艺术家却善于因借,巧于组景,因地制宜,做到“风花雪月,招之即来,听人驱使,作出境界”。所谓“因地制宜”就是在造园相地选址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中地形地貌的有利因素,

5、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立意,将称为中国园林传统四大造园要素的山石、流水、建筑和植物进行有机组合,并且布局灵活,变化有致,使得全园景观协调统一。不过,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和概括,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是自然美的内在秩序的再现。它虽仍是一种人工创造,但这种创造不违背自然的天性,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地表现着自然。2.写意性的创作方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赋予有限形象更深远的寓意,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2.1山水写意山石和水体一方面与真实的自然山水相

6、联系,具有自然美的物质属性;另一方面,它们又与人们精神上的林泉之乐相联系,具有精神寄寓的意义。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体是构景写意的关键因素。山石,表现文人们的山野情趣,水代表了一种清澈空明、一尘不染的清净状态,具有“流水鉴禅心”的意味。所以,水体之清代表人精神的高洁,可将人们的情趣引入到宁静无碍的境界。2.2建筑写意园林建筑为了与园林主题相一致,往往通过造型表现出浓郁的写意色彩。如苏州曲园,建筑布局造型好象篆书的“曲”字;苏州北半园,亭台楼池均以“半”为特征。最具写意特色的是一种意构的旱船,它们的外观基本上看不出画舫的形象,只是以狭长的内部空间或支摘窗等勾起人们对船舱的联想。3.象

7、征性的表现手法3.1思想基础中国造园的美学观念是“自然的人格化”,这种观念主要来自于儒家的“比德”思想。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自然美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然山水之所以惹人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和人的精神品质相似的品性。因此,在园林布局中保持事物的自然形态,可追求其审美意义的高洁;强化它们的天然属性,可以展示其独特的品味。3.2表现形式3.2.1植物通过植物的外在形态,可以加重植物自身的某些特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