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

ID:38795024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_第1页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_第2页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_第3页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母亲的恩情》。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在文中巧妙的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还配备了3幅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而增加对诗句的感受。三、学情分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学校组织的

2、古诗诵读使学生对古诗有了很大的理解,早自习时也可以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学生早已很熟悉,里面的一些诗句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学生也会运用。这只是有利的一方面,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感情,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动情,读出悟出文中那浓浓的亲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

3、之恩。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难点:体会文中母子间的深厚感情,并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觉得生活中妈妈对你怎么样?(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来描述)是啊,妈妈的关怀无处不在,她常常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妈妈对子女真是恩重如山,今天让我们满怀深情的走进《母亲的恩情》。二、复习检查1、通过对课文中的填空来检查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读读词语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注意正音:前鼻音的字有“润、恩”,后鼻音的字有“情、光、铭、名”,“慈”是平舌音。三、精读训练1、出

4、示《游子吟》,母亲的恩情就藏在这篇诗中,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2.请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母亲的恩情在哪些地方?①仔细观察课题旁边的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夜深了,母亲还在缝补衣服,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再结合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恩情还体现在:深、还、一针针一线线这些词语中。(进行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感受母亲的浓浓恩情)b、比较一针针、一线线与一针、一线的区别。那组词语更能体现母亲的辛苦。②母亲一边缝一边在想什么?(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还会想些什

5、么?3、学习第二自然段①、指名读(才用多种朗读方式)②、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师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郊儿······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③、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前两段讲的就是诗句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4、自由地轻轻地读第三自然段,

6、说说孟郊看到太阳出来之后的什么情景联想到自己什么。出示图3①指名读,齐读这句话①指名读太阳出来后孟郊见到的景物。(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②指名读孟郊心里所想的,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孟郊把自己比作小草,太阳的光辉比作母亲的慈爱。)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③研究反问句的意思。(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学生齐读这段,感

7、受孟郊所看,感受孟郊所想。5.再次吟诵《游子吟》,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诗意。6、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50岁写成《游子吟》)(四)当堂练习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你也许想到了你的妈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妈妈确实为你付出了很多很多,说说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好吗?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五)板书设计母亲的恩情深还一针针一线线太阳的光辉小草母亲的慈爱孟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