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理论研究概述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

ID:38800261

大小:1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_第1页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_第2页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_第3页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_第4页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涵化理论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涵化理论研究概述新传1604叶展航20161303986一、涵化理论的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涵化理论,又称涵化分析,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其在1967年被格伯纳系统提出后,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涵化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如杂志、电视、广播、报纸等,它们在受众的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涵化着受众对世界的看法。尽管由于传播的倾向性,大众媒体提示的“主观现实“往往与客观现实存在较大的偏离,但仍然对受众理解和认识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往往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格伯纳在研究时提出了“涵化差异”的概念,即对于衡量“轻度观

2、众”和“重度观众”在社会认知在差异幅度。二、涵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电视媒介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负作用越来越大,美国暴力和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在“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赞助与支持下,格伯纳的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实地调查的方法为主,基于美国当时的暴力犯罪事件与人们收看电视是否有关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观点:电视观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所传输的符号与观点,电视不仅是人们获取资讯的来源,更是培育人们对现实世界认知的了解。“培养分析”后来受到检验、质疑,格伯纳对理论研究方向做出调整,“主流

3、化”和“共鸣”思想的形成使理论得到很大的丰富与发展。每个人的审美、信念、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多元化的倾向,因为观赏电视而变得与电视上呈现的主流意见相认同。看电视少的人意见较难统一,因此,电视在社会文化传播中能够发挥整合作用,电视的涵化功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多方向过程,类似重力吸引作用。而倘若电视中呈现的内容与自己的价值认知一致,两者重叠强化电视信息对人的作用,涵化作用称显著扩大的趋势,即“共振过程”。涵化理论最初主要受到两方面的质疑,一方面,除去“对真实世界的恐惧感”,涵化理论是否还作用于其他信念中?这一问题在后期的研究中

4、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研究者发现,除了电视暴力以外,涵化理论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媒介内容对其他社会信念的影响中,如家庭与婚姻认知,科学认知,性别观念认知等;另一方面,涵化理论中所主张的因果关系,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电视内容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社会信念当中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40多年以来研究者依然还在路上。涵化理论的效果研究基于两个层级,首先,电视观众从观看的电视节目中“学习”、“了解”这个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事实的估计逐渐趋向于电视呈现,产生第一级的影响;其次,电视观众形成与电视呈现相同的态度,产生第二级的影响。对于涵化理论效

5、果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来看,研究者对于理论研究方法上收获一定的成果。比如,将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形式结合,并探究问卷设计方式对理论研究的影响,并开始考虑多个变量对涵化效果的研究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涵化理论的两个层级背后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如何提高涵化理论的内部效度,仍然有待发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对涵化效果的解释仍然是处于心理学范畴的“黑箱”之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最为被人们熟知的是学者希拉姆作为方法论提出的“直觉加工模型”。该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两大方面。第一,人们在形成判断是,通常不是搜寻有关的信息,而是

6、依靠直觉从记忆中提取够用的信息。第二,容易被提取的信息在形成判断时会被频繁使用。尽管已有学者对这一模式进行后续研究,但理论本身在今年来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完善与修正。总体而言,对于理论形成的背后机制的研究仍显单薄。由于这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范畴,也有学者呼唤理论模式整合对涵化效果进行更全面客观的研究。但总体来看,近年来对于涵化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一定的“瓶颈期”。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的涵化研究分析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近20年来关于涵化理论的论文数量激增,体现出涵化理论本身蕴含的巨大潜力。国内对涵

7、化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涵化理论,分析电视节目对于不同主题的涵化效果,涵化的主题也从社会暴力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对于主题的研究,主要有对意识形态,消费观念,亲社会行为等主题的效果研究等。第二,以涵化理论的视角分析不同节目类型的涵化效果。早期格伯纳的研究将所有的电视节目笼统的糅合在一起并作为一个同质化的系统探讨涵化效果的影响,如今在这一观点的引导下,出现了不同具体流派的研究。如对于电视剧,新闻节目,真人秀节目的涵化分析。国内的研究中更多选取国内的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基于已有的研究方法,对涵化效果做出一定的

8、认证,或是对理论适用范围做出一定的质疑。第三,不同媒介的涵化效果研究。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对于网络媒介的涵化效果研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新媒体基于其交互性强,受众参与度高、及时传播,双向反馈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对受众影响的单向性、整体性和线性涵化的特点。传播渠道的广泛多元,打破了人们“客厅电视”对于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