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

ID:38806421

大小:2.14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6-19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_第1页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_第2页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_第3页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_第4页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烧成及窑具主讲人:胡晓洪陶瓷工艺原理要目10.0三种烧成情况10.1烧成制度10.2快速烧成10.3装钵装窑10.4窑具习题10.0三种烧成情况(1)纯坯烧(坯变)如陶器,玻化砖,特种陶瓷(2)坯素烧+釉烧(釉变为主)如釉面砖,(3)坯+釉一次烧(坯釉同时变)烧成制度需坯、釉同时考虑,但往往更多考虑坯体,因坯体是主体。陶瓷窑炉烟气余热回收-厦门...窑具10.1.1烧成制度定义:通过高温处理,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要求效果的工序。烧成过程是在称为“窑炉”的专门热工设

2、备中实现的制品在窑炉中进行烧成时,为避免火焰直接接触制品而造成窑内污损,为承载、叠装制品,需要一定形状,性能的耐火材料来达到这个目的,通称窑具。温度制度:包括各阶段的升温速度、最高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气氛制度:各阶段所对应的气氛要求。(氧化、中性、还原)压力制度:为了保证温度、气氛制度的实现,对窑内压力的调节。10.1烧成制度烧成工序是陶瓷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烧成制度,并准确执行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温度。(P418)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

3、时的温度。对于致密材料。如果不要求致密,则烧成温度小于烧结温度。陶器10.1.1烧成制度10.1.1烧成制度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1、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导热系数、抗折强度、弹性模量、膨胀系数1)烧成温度与产品的气孔率有关(过烧膨胀)2)烧成温度与产品的岩相组成有关2、保温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3、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4、冷却速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二、保温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降低烧成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使各部分物理化学反应均匀,对大型、异形,装载过密的烧成三、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冷热膨胀的影响,气体的影响

4、。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P422,)氧化还原焰,对烧结温度,线收缩,过烧膨胀,颜色,透光度,釉面质量。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20040060080010001200℃粘土石英长石线膨胀ITETEDTA热分析综合图谱10.1.2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一、坯料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的性状变化1)相图(晶型转变)和热分析资料(差热曲线DTA、失重曲线TG、热膨胀曲线TE、ITE)。是确定升、降温速度的依据之一。ITEDTATE-石英脱OH碳素燃烧脱吸附水-石英热塑性范围脆性生坯脆性瓷器时间14001000600200利用热分析

5、综合图谱绘制理论烧成曲线低温阶段注意:100~150℃脱吸附水升温不能太快;500~600℃脱OH、晶型转变升、降温不能太快;10.1.1烧成制度二、烧结曲线(气孔率、烧成线收缩率、吸水率及密度变化曲线)和高温物相分析(P418表10-5),是确定烧成温度的主要依据。10.1.2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1.烧结范围宽、液相粘度大、量随温度变化小的坯料,烧成温度可以确定在烧结范围上限附近(T2);2.烧结范围窄、液相粘度小、量随温度变化大的坯料的坯料,烧成温度只能定在烧结范围下限附近(T1)三、制品的大小和形状10.1.2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

6、升温速度快时,坯体的断面形成温度梯度、坯体在膨胀或收缩过程中均产生不均匀应力,导致坯体的变形(塑性状态)和开裂(弹性状态)。坯体越厚、形状越复杂越容易变形或开裂,升温速度不能太快。四、釉烧方法10.1.2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1、釉料的熔化温度与坯料的氧化分解温度相适应,中火保温防止针孔、橘釉、黑心、鼓泡等缺陷。预热带与烧成带前部2、高火保温结束,冷却初期依据釉料要求确定冷却速度光泽釉——快速冷却结晶釉——结晶温度保温处理3、二次烧成高温素烧低温釉烧:釉烧时可以不考虑坯体的脱结构水及氧化分解排气,素烧时不考虑釉的作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

7、釉烧时可以不考虑坯体的脱结构水,素烧时不考虑釉的作用。二次烧成其它优点:1)减少缺陷,提高合格率,避免浪费。2)坯体强度提高,有利于施釉、装饰3)工序的机械化。五、根据坯料中氧化钛和氧化铁的含量确定气氛制度10.1.2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低铁高钛坯料(北方)常用氧化气氛烧成;高铁低钛坯料(南方)常用还原气氛烧成。六、窑炉结构、容量、燃料和装窑密度窑炉结构——窑内温度的均匀性,升温速度,烧成温度。燃料种类——装烧方法,升温速度,烧成温度。容量和装窑密度——窑内温度的均匀性,升温速度。温度制度的控制流体燃料:调节燃料和助燃空气的流量。固体

8、燃料:每次添加量、间隔时间、燃料在燃烧室的分布调节窑内压力制度(烟道抽力)气氛制度的控制流体燃料:调节助燃空气过剩系数0.9、0.95、1.0、1.1固体燃料:每次添加量、间隔时间以及燃烧程度。调节窑内压力制度(烟道抽力)。窑内正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