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剔除异常数据

怎样剔除异常数据

ID:38809377

大小:4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怎样剔除异常数据_第1页
怎样剔除异常数据_第2页
怎样剔除异常数据_第3页
资源描述:

《怎样剔除异常数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剔除异常数据?什么是异常数据?(1)这样的数据该不该剔除?粉质黏土中往往夹有薄层黏土,在整理数据时黏土的数据要不要剔除呢?有人认为不应该剔除,这样才能反映土层的真实情况,有人认为应该剔除,既然定了粉质黏土,就应该剔除黏土的数据。不知高教授有何看法?(2)这个问题,估计很难说清。现在有以下这些情况:①有人认为,如果划分为粉质黏土层,就不应该有黏土,否则就应该划分成夹层什么的。我不赞同。②还有人认为,状态不同,都不能分为一层,比如粉土,孔隙比e=0.75-0.9是中密,那么如果是一层,就不能有孔隙比小于

2、0.75或者大于0.9的。我不赞同。③好像有句话说:如果统计后的变异系数较大,就要考虑分层是否合理了。④曾经见过这样的审查意见:压缩模量剔除后剩下40个进行统计,而压缩系数只有30个,这样就不合理。(3)实际都是稀里糊涂地统计呢。有的甚至很随意的剔除,比如粉土的孔隙比对承载力影响比较大,就把孔隙比大的剔除掉,然后给个小的,甚至还有把不大不小的数据给剔除掉了。比如某一组数据是0.5、0.55、0.6、0.62、0.75和0.78,那么你肯定要么把0.5或者0.78剔除掉,是吧?结果剔除掉了0.62,你说什

3、么道理?(4)我发表几点看法:①我也不赞成,几十个粉质黏土中有几个黏土样是正常的,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黏土样所在的位置划分一层出来。②我也不赞成,正如黏性土大部分是可塑的,有几个可能是软塑或者硬塑,在土工统计中就不能出现软塑或者硬塑的土样。③变异系数多大才算是大呢?④剔除数据是剔除某个指标,还是整个土样剔除,现在好像还在争论。剔除O.62是没有道理的。答复:你们讨论的是工程勘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许多基本概念。例如,怎样认识和处理反映自然形成的土层所具有的物理力学性质?怎样看待土的分类指标、状态划分的

4、指标?岩土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数据处理与运用数据处理结果的基本素养?变异系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指标?土层的定名和分类对工程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赞成楼主和上面几位网友的见解,为什么不能将土的分类界限、状态划分的界限、密实度划分的界限绝对化了,正是需要讨论上面所说的这几个基本概念问题。怎样认识和处理反映自然形成的土层所具有的物理力学性质?大家都明白,土层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自然形成的,土层物质的来源、搬运物质的自然营力的性质与规模、土体沉积以后的成土环境等都是变化的、基本上是无序的、随机的。因此,从

5、根本上说,土层总是非均质的,其性质是随机变异的,但人们要利用土作为工程的地基、材料或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和施工,就不得不对土体进行适当地划分,分为几个相对比较均匀些的土类或土层,采用一些代表性的指标来描述其物理力学性质,以便于设计与施工。但无论怎么划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总与人工材料不同,客观世界并不随我们在规范的规定而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在划分为粉质黏土的土层中,可能有几个指标的塑性指数大于17,划分为中密的粉土中有几个比较大的孔隙比等。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事,不值得惊动审图,惊动了审图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大自

6、然的不均匀性质。那么,怎样看待土的分类指标、状态划分的指标?前面说过为了设计与施工的需要,不得不将本质上是非均质的土体人为地划分为几个相对均匀的土类或土层。于是人们就研究土质的分类的方法、状态划分的方法、密实度划分的方法,就产生了前苏联的规范、英国的规范、美国的规范、中国的规范、中国建筑系统的规范、公路系统的规范、桥梁系统的规范、铁路系统的规范,甚至还有城市桥梁的规范,提出了林林总总的一大批土类划分的标准、状态划分的标准、密实度划分的标准,划分的界限极其多元化。但自然界并不买账,它不会服从哪一本规范,无

7、论哪一种方法都可能存在照顾了这一头又拉下另一头、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最要紧的是我们使用规范的工程师不要把规范看成绝对真理就可以了。举个例吧,黏性土按液性指数划分为硬塑、可塑和软塑三种状态,有的规范采用三分法,平均地各取三分之一。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采用0.25-0.75是可塑、小于0.25是硬塑、大于O.75是软塑这种三等分的方法。这个规定怎么来的,当年就是我提出了这个建议,理由是可塑的范围适当大一些,容易与野外描述结果取得一致,大家同意了这个办法就列入规范了。在这个可塑与硬塑之间其实并没有非常严格的

8、界限。即使是液限指数等于零或等于1的界限,是由液限和塑限指标计算得到的,但由于这两个试验方法的多元化,用不同的标准得到的结果相差非常大。由此可见,这种划分土类、状态和密度的指标,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为了交流、交接的一种语言符号而已,和人的姓名一样,和划分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绝对化。岩土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数据处理与运用数据处理结果的基本素养呢?既然自然界那么复杂,试验的结果又是那样离散,岩土工程师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