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病概述

结肠息肉病概述

ID:38813080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结肠息肉病概述_第1页
结肠息肉病概述_第2页
结肠息肉病概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结肠息肉病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肠息肉病概述1结肠息肉的概念结肠息肉系指生长自结肠粘膜而隆起于粘膜表面的病变。通常源于上皮细胞的过度生长并从粘膜表面向腔内扩展。无论其呈广基、亚蒂或长蒂等状,均仅表示肉眼外观形态,而不表明病理性质,故临床上在病理性质未明之前,对于炎症、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增生和癌肿有隆起性病变者,通常用。息肉。来描述。结肠息肉自然病程较长,症状不甚典型,位于不同部位的息肉,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幼年型息肉可自行脱落,成年型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部分可以发生癌变或与癌肿关系密切,被公认为癌前病变。有些具有遗传

2、性或伴随全身疾病。2结肠息肉流行病学及发病情况世界各地区的不同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亦不同,在结、直肠癌高度危险的国家中,结肠腺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在美国年龄超过60岁者40%~50%发现有结肠腺瘤性息肉,西欧同样多见。而在大肠癌发病率低的地区,结肠腺瘤性息肉少见,南部非洲黑人中几乎为零,在日本、哥伦比亚地区则可达10%,南亚地区较少见。低纤维、低蔬菜、高脂肪餐与息肉的发生及结肠癌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因为饱合脂肪酸增多,粪便形成减少,使致癌物质等有害成分在肠腔内存留时间延长,结果导致息肉及结肠癌的发病率

3、增高。行毕氏式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者,因为改变了生理状态下的排泄过程,延长了排泄时间,使胆酸含量增加,高浓度胆酸作用于胃肠粘膜可使息肉及癌的发病率增高。长期大量饮酒,免疫功能低下及冠心病患者息肉发病率高。加强体育锻炼,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肠蠕动加快,有害物质对肠粘膜的作用时间减少,息肉发病率随之降低。因此大肠息肉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环境、饮食结构及结肠运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年龄的增长与息肉的发生呈正相关,>30岁结肠息肉的发病率增加,55~80岁发病率最高,病理尸检及结肠镜检证实男性多于女性,笔

4、者20余年经结肠镜检发现2561例结肠息肉中,男性1842例,女性719例,男女之比为2.6:1。息肉的好发部位依次是直、乙状结肠→降结肠→盲肠,近年来右半结肠息肉有增多趋势,50~65岁腺瘤性息肉癌变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65岁多发生在右半结肠。有人报道直、乙状结肠息肉30%患者同时伴有右半结肠息肉。所以在直、乙状结肠发现有息肉,必须行全结肠镜检,避免遗漏其它部位息肉。另外有人认为31%结肠息肉患者只限右半结肠有息肉,而乙状结肠、直肠无息肉。3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除幼年性息肉外,大多数息肉见于4

5、0岁以上的成年人,41%患者可无症状。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其次是腹泻及腹痛。>2.0cm的息肉尤易出血,如用结肠镜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其息肉检出率为5.8%~21%,<60岁者如有便血、腹泻等症状进行结肠镜检查,息肉检出率为34%,>60岁者息肉检出率更高。其检出的息肉中约60%为管状腺瘤,20%~30%为绒毛管状腺瘤(或称混合性管状腺瘤),10%为绒毛状腺瘤。从粪便隐血试验和粪便血红素隐血试验及免疫隐血对比法看,后两者检出率较前者明显提高,且可以判断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镜

6、检查阴性者,气钡双重造影的检出率高,可使漏诊率下降到13%~15%,但单纯钡灌肠的误诊率可达33%;经单对比和双重对比钡灌肠发现息肉诊断的概率分别为3.6%(86/997)和15%(142/947),显然后者优于前者。普通CT对息肉诊断没有临床意义。目前公认的是全结肠镜检为最佳方法,其对结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达92%~100%,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对于息肉的性质做出初步的诊断,同时可做活检和进行内镜下的治疗。笔者经结肠镜检诊断治疗结、直肠息肉2561例中,增生性息肉185例(7.2%),炎症性

7、息肉565例(22.1%),淋巴性息肉31例(1.2%),腺瘤性息肉775例(30.3%),幼年性息肉1005例(40.2%)。4结肠息肉病理学特征起源于结肠上皮的息肉有三种类型,增生性(化生性)、炎症性、肿瘤性(腺瘤性)。411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较小,其直径90%以上小于1.0cm,常为多发、无症状,约占全部结肠息肉的1/5,但占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的大多数。这种息肉只是正常粘膜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非肿瘤性,属良性病变。412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出现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不属于肿瘤性。溃疡性

8、结肠炎的溃疡愈合之后形成的假性息肉,呈岛状、丝状、柱状突起或粘膜桥形成,这种炎性息肉与小腺瘤样息肉难于区别。另外,淋巴性息肉和类脂性肉芽肿均属炎症性息肉范畴。413腺瘤性息肉腺瘤可分为管状、绒毛状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绒毛管状腺瘤三型。可发生于结肠、直肠的各个部位,可单发亦可多发,有带蒂、无蒂、亚蒂。有的乳头状或分叶状,形成桑椹样外观。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典型的管状腺瘤较小,球型,有蒂,其表面可呈分叶状;绒毛状腺瘤大,无蒂或短蒂,表面绒毛状。混合型腺瘤由两种形态混合组成。所有腺瘤均为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