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

ID:38823123

大小:80.5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_第1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_第2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_第3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_第4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历史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在法国巴黎写的一部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已最终地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开始了向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接近。《手稿》的写作是马克思旱期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曾经历了两次决定性的转折。第一次是在《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回到克罗茨纳赫。为了反思在《莱茵报》期间亲身接触到的现实社会的政治斗争,解决因现实与黑

2、格尔理性哲学的矛盾所产生的“苦恼的疑问”,他阅读并研究了有关法国、英国、德国的20多部历史著作,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了法的关系如同国家形式一样决定于“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的解剖侧应求之于政治经济学的结论。这既标志着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也说明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马克思思想深化的必然结果。第二次是1843年10月底,马克思迁往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巴黎。在这里,马克思亲自参加了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物质力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意义,写出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为了进一步揭开在《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市民社会”的秘密,马克思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细心地研究了法国革命的历史,打算写一部《国民公会史》.然而,这种研究使他认识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而阶级斗争又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这时,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给马克思很大启发,使他进步认识到只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造方式。于是,马克思放弃了《国民公会史》一书的写作,并改变了他原定的既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庞大计划,开始系统地研究从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经过斯密和李嘉图到萨伊、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

4、发展,从对政治法律的批到深入到对经济的批判。这期间,马克思共做了9本摘录札记,即通常所说的《巴黎笔记》,《手稿》则集中体现了这时期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手稿》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每个手稿中又包括几个片断。第一手稿包括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和异化劳动四个片断;第二手稿包括私有财产的关系一个片断;第三手稿包括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五个片断,其中只有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是马克思的原标题,其它标题包括书名、序言和三个手稿的区分,都是在出版时由编者加的。书中的段落也有某些调整。因此,现在的《手稿》

5、可以说是经过编辑的。中心思想《手稿》虽篇幅不长且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但内容十分丰富。书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为创立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使正在酝酿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初步汇合在一起。基本内容(一)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确立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是从对英国古典15经济学的研究、批判开始的。在分析批判中,马克思虽然吸收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合理思想,但是远远地超过了他们。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对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1.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的三种重要形式的分析,揭示了工

6、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工人对立的经济根源。(1)通过对收入来源和工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对立的根源,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思想。马克思肯定了亚当·斯密从收入来源的不同看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不绝对一致。但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是从中看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资本、地产、劳动三者的分离,并指出这种分离“对工人说来是致命的”。(《全集》第49页)这不仅表明世界观和政治观彻底转变后的马克思对工人处境的无限同清,而且表明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和工人对立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要改善工人的状况不能单纯着眼干分配,只是争取提高工资,而是要消灭这种分离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另外,马克思还分析了

7、工资的实质,进一步深化了对劳动与资本对立根源的认识。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资不过是“为了保持车轮运转而加的润清油”,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必要费用之一,并且不得超出这个必要的界限。”(第105页)工人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种活的,因而是贫困的资本,他之所以只要一瞬间不劳动便失去自己的利息,从而失去自己的生存,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劳动与资本对立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此外,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