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

ID:38829186

大小:1.0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0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_第1页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_第2页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_第3页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_第4页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的起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平面构成的起源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1919年4月德国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学校合并创建的“国立魏玛建筑学院”,即“包豪斯姆(Bauhaus)”。它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由当时建筑设计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任院长,他提出的教育口号是“艺术与教育的新统一”,即工业时代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去运用所有科学、技术、

2、知识和美学的资源,来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世界设计的发展,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从目前的设计基础教育来看,包豪斯的影响仍然非常明显。包豪斯对后世最广泛且最有持续性的影响之一,是它的基础教育体系,时至今日,几经修正而具备了适合现代的形式,在目前所有关于现代艺术的学校或研究所里几乎都在实施。构成课引入中国是在20世纪70年

3、代末80年代初,最初以讲座的形式出现,基本处于模仿状态;到80年代中期以后,业界人士开始大量引用国外的资料,但也仅仅处于解说状态;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平面构成观点迄今为止构成课程体系已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构成课的引入对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开拓设计思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已成为各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第二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元素一、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4、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二、平面构成的元素1.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2.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3.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4.实用元素是

5、指射精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等,如指定的文字、图案、标志等。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形势美法则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构成规律一、对比与统一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

6、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二、对称和均衡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

7、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如图。在实际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