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浪淘沙》教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教学设计

ID:38836056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0

《凉州词》《浪淘沙》教学设计_第1页
《凉州词》《浪淘沙》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凉州词》《浪淘沙》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六年级组富娇丽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凉州词》一、导入  讲“旗亭画壁”的故事.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初读古

2、诗。  1、听范读,整体感知。  2、自己练习读,做到读音节奏停顿准确.(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二、感悟诗意  1、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参看图片,完善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组内交流.(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黄河远上白云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

3、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3、落实之一:孤。再读读该句,你有什么感受?  (1)预设: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孤单单的一座城。(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

4、寂寞: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   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回读该两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   1、解词。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

5、词语。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度:越过   2、怨杨柳,即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

6、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三、拓展。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     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颀《古意》”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四、整体读古诗。  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学习《浪淘沙》 一、导入:讲汉武帝派张骞寻访黄河源头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请学

7、生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   4、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5、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6、合作探究

8、。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7、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