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

ID:38839344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0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6猫【学习导言】动物是人类生存的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猫和人一样,会有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写了三只猫,它们在家中的地位不同。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课前尝试:试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了解课文,评改订正【试读课文】读通课文,标注好小节,在课文中划出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积累词语】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两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                          

2、                                            【资料助读】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了解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们在八年级即将学到他翻译的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了解课文】我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评改订正】组长检查、评改、自主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理

3、理、读读议议、想想写写【读读理理】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来历性情外形家中地位结局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在文中划出流露“我”对猫的情感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读读议议】读一读15—34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我”的破案思路,写在下面:嫌疑犯:迹象:疑点:凶手:“我“的感情变化:我的启示: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想想写写】在生活中,有时候常常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从中获得了怎么样的启示,写在下面: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语文作业本感受课文中“我”的感情变化,认真体会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

4、启示。课前尝试:试读课文,巩固练习,评改订正【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巩固练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消耗()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诅骂()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评改订正】组长检查、评改、自主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理理、读读议议、整体思考【读读理理】根据课文,说说“我”对前两只猫的印象有什么变化,写在下面:课堂上探讨难懂的语言【读读议议】读29---34自然段作者在写第三只猫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同情、可怜——()——()——()——痛

5、悼“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中的“错了”是指什么?想一想,“我”对于第三只猫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的原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其中的“永”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整体思考】想一想,作者借助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语文作业本P84-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