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

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

ID:38851450

大小:30.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_第1页
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_第2页
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_第3页
资源描述:

《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缅怀革命先烈的事迹”学习英模光辉事迹祭奠先烈英魂永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29师师长张显扬(张思德的老班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最近对记者披露了邱少云烈士的牺牲经过: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前,上级要求29师迅速占领391高地。391高地在上甘岭右翼10余公里处,是一个制高点。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侦察和研究,张显扬决定,利用391高地前的大片蒿草作掩护,前一天晚上将数倍于敌的兵力潜伏到其前沿,然后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  570多名潜伏勇士从87团选出来。张显扬不放心,再次来到87团阵地。突然,从不远处的坑道口传来“呜呜”的哭泣声,他来到这人身边。那人看见师长来

2、了,迅速站起来,敬了个军礼。“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哭?”“报告首长,我叫邱少云,他们不让我参加潜伏任务。”  张显扬了解到团长的顾虑邱少云曾当过一年零四个月国民党兵,怕他意志不坚定,给战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张显扬得知,邱少云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13岁时就开始了雇工生活,后来被川军抓去当兵。1949年12月,成都战役后,川军瓦解,邱少云被补进了人民解放军。对于邱少云的表现,团长说“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还写了入党申请书。”张显扬把邱少云找来说:“不用哭,我可以批准你去,但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请首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邱少云的脸上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  1952年10月11日

3、晚,张显扬最后一次检查了战士们的伪装。他说:“潜伏,是决定这一仗成败的关键;潜伏成功了,胜利就攥在我们手里。”他特别强调,完成这样的潜伏任务,纪律特别重要。晚上10点,潜伏部队到达预定地区。邱少云潜伏在高地东麓一条杂草丛生的土坎旁边,距离敌人工事只有60多米远。  上午10点多钟,敌人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急匆匆地朝邱少云潜伏的方向走来。突然,有两个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胡乱打了一梭子弹,扭头向山顶跑去。敌人一旦逃回工事,后果不堪设想。突然,轰!轰!轰!我方阵地上飞出一连串的炮弹,把敌人拦截在半山腰。半小时后,飞来一架敌侦察机,跟着又飞来四架战斗机。山上的敌人向草丛里打了指示目

4、标的燃烧弹。一发落在离邱少云两米的草地上。霎时间,飞溅的汽油燃烧液溅到他的左腿上,腿上的伪装立刻燃起熊熊大火。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水沟里打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他却一动没动……张显扬在望远镜中目睹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一直看着那炷白烟由粗变细,悄悄熄灭。当作战参谋报告说邱少云已被火烧死,一动未动时,张显扬呆立了好一会儿,才低声急问:“邱少云就是那个后补进潜伏部队的四川兵吗?”战斗结束,战士们来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邱少云的遗体焦缩成一团紧贴在大地上,他的面目已无法认清,全身被烧得如同黑炭。  唯一没有被烧尽的,是那双深插进泥土的手。3黄继光故事在家乡当民兵

5、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

6、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

7、敌两个营。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