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

ID:38855472

大小:896.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6-20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_第1页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_第2页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_第3页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_第4页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支出均衡分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总支出均衡分析本章提出关于实际产出相对于趋势而波动的第一个理论。这个模型的基石是产出和支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支出决定产出和收入,而产出和收入又决定支出。本章展现凯恩斯收入决定论模型。GDP(1952—1978)GDP(1978—2007)人均GDP(1952—1978)人均GDP(1978—2007)简化与假定价格完全不变;厂商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出.在上述条件下,总供给曲线被假定为完全平坦的.基础产出和支出之间的相互性,支出决定产出和收入,而产出和收入又决定支出。背景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能自发地消除持久的短缺和过剩,持久的萧条是不

2、可能出现的.失业是在短期调整期间,由于工资和价格下降或者人们选择不工作的结果.因此,在长期内,经济具有自发趋于充分就业的趋势.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出自己的需求.凯恩斯的观点实际国民总产值是由总需求方面决定的。凯恩斯理论坚持“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总支出(需求)相对于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的水平来说,永远处于不足的状态。两个问题实际产出水平为什么偏离其潜在生产能力水平,并围绕它波动?此即短期波动问题。一个国家的潜在生产能力为什么变化?如何变化?此即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短期与长期在宏观经济学里,“短期”是指一个时间范围,在这段时间里,一个国家的潜在生产能力不会发生显

3、著变化.因而在建立模型时,潜在生产能力水平往往可以被作为常量处理.而“长期”则是指比短期更长的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内,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发生质的变化,因而其潜在生产力就不能视作常量,而是主要变量了.三个目标GDP高而稳定增长;低失业;稳定的价格水平。4.1总支出与均衡总产出和总收入描述生产方面的情况,而总支出则表示需求方面的情况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问题:国民总产值是由什么确定的?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实际国民总产值的水平,是由总需求方面确定的,即Y=总需求(AD)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为经济中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需求不仅指整个社会对商品和

4、服务需求的欲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Y=总支出=总需求国民收入恒等式从需求角度看AD=C+I+G+NX=Y(1)此式称为“国民收入恒等式”,式中NX表示加上外国居民对本国产品需求减去本国居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上式可以看成一种函数关系,即国内总产值由总需求中的四个变量确定。此式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假设(出发点)。存货投资当总需求——人们想购买的数量——不等于产出时,便存在非计划的存货投资,IU=Y-AD.非计划的存货增加量。总需求固定下的均衡假定所需求的商品是不变的,与收入水平无关.E为均衡点.在任何其它地方的产出水平,存货都在以这样一种方式

5、发生变化,它使得厂商沿着产出向均衡水平靠拢的方向去改变他们的生产.ADYOAD*Y=ADIU>0IU<0E*Y*三个基本点: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水平;在均衡时,非合意的存货(即非意愿投资)变化为零;以非意愿的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出调整过程,将事实上使得产出运动到它的均衡水平.收入恒等式AD=C+I+G+NX=Y.(1)注:1)此式是国民账户意义上的相等存在非自愿的、或者非存心的存货变化;2)现实的需求与帐户上的需求存在区别。在国民收入帐户中,存货的增加量被计为投资。这不是计划的或合意的投资。消费与收入假定G=0,NX=0,需求与收入有关,即C=a+bY(消费函数

6、).其中,a为不随收入变化的那一部分消(一般为生存所需的那部分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0

7、的变化量。DPICOΔCΔDPI0≤MPC≤1C(DPI)储蓄储蓄是指在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产品和服务支出的部分。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储蓄的变化量。消费曲线的变动及原因预期财富价格水平利息率耐用品的储备Y=ADCOY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提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当经济衰退时,消费沿短期消费路径变动.其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降低消费.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

8、应”.COYCL=βYC1C2C1sC1sY1Y2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