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ID:38855592

大小:19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0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_第1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_第2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_第3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基因和染色体”“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包括:1、基因、DNA、染色体三者的关系;2、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3、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且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第二部分包括: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其发现过程。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3、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基因传递给了子代。(二)、课标要求《全日制义务

2、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对该节内容的要求是: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教材中已经了解了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有基因等知识,所以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此外,经过前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在本节课弄清楚染色体和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后就很容易理解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基因传递给了子代。三、教学目标分析1、能说出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存在特点,能识别哪些数目一定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能辨别

3、某种生物某几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2、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图解和表解的方式表示出来。3、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以一对染色体及一对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四、教学重难点析重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及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难点:基因及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1)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称为性状。请学生举例:如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能不能卷舌、血型、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等;(2)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我们会注意到父母身上的一些性状也会表现

4、在我们身上,也就是具有相似性,这称为遗传,那父母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给我们的呢?(3)性状是由基因来控制的,所以父母的性状遗传给我们的实质就是把基因传递给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和染色体基因在细胞里并不是一盘散沙,而大多是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引导学生学生观察P29图一,思考以下问题:(1)数一数人体内有多少条染色体,奇数条还是偶数条?(46条,偶数)(2)图中为什么要将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因为这些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作图的时候要尊重客观事实)(3)观察每对染色体有什么特点?(形态和大小相同)(4)是否每个正

5、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这样的?(是)总结得出染色体的如下特点:(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偶数);(2)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XY染色体除外)(3)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引导学生观察P29图二,回忆并思考以下问题:(1)染色体由哪两部分组成?(蛋白质和DNA)(2)1条染色体包括几个DNA分子?(1个)(3)如果用一根长绳子来代表DNA分子,在长绳上用不同的颜色分成不同的区段,这不同的区段表示的是什么?(基因,通常用英文字母来表示)(1)结合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话概

6、括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解或者表解的方式表示出来(抽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指导评价)(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那基因是怎么存在的?总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1条染色体中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1、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在刚刚的讲解中,一直在强调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那在生殖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呢?我们不妨假设也是成对存在的,以人为例,精子和卵细胞中就应该都有23对46条染色体,形成的受精卵就会有46对92条染色体,发育成的新个体也

7、会有46对92条染色体。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只有23对46条染色体,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难道形成受精卵时或者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由46条自动消失了吗?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科学家的脚步去看个究竟: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而受精卵中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和1891年德国科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