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通论》PPT课件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

ID:38872287

大小:337.8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6-20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_第1页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_第2页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_第3页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_第4页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所有权通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所有权通论所有权的概念与分类所有权的权能所有权的限制所有权的保护所有权的取得第四讲所有权通论学习与思考:1、所有权定义的立法模式与我国物权法对所有权的定义;2、我国物权法对所有权三分法的合理性及对三类所有权的法律规制与保护;3、我国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行使、集体组织的成员权等。第四讲所有权通论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问题随着近年来土地资产价值的日益显化,土地权利问题逐渐成为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当前实践中,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等制度缺失。近年两会期间屡有代表或委员提出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固定给农民的类似建议或

2、提案。第四讲所有权通论我国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由1982年宪法所确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仍然强调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主体的明晰是塑造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点、主体制度的健全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回归私权品格的前提、主体制度的重构是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有效途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乃至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完善为切入点。第四讲所有权通论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模糊从根本上影响到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功

3、能的发挥,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其它缺陷形成的直接动因。法律另行规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的必然后果,为行政权借助村民委员会干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运行创造了便利条件。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当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但在2006年我国于全国范围内免除了各种农业税费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主体应享有的合法土地权益彻底虚化。第四讲所有权通论土地所有权主体缺失的根源历史根源: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建构的历史理性的缺乏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自1956年始,先后经历了高级社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三个阶段。高级农业生产合

4、作社是以全体社员为其组成员的一种社会团体。人民公社也是以全体社员为其组成员的社会团体。第四讲所有权通论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与高级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建构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时,无论是高级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还是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其关于主体制度的规范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资源。在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重拾新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建构的历史理性,遵循其强调集体与成员之间不可分割的制度逻辑,准确界定农民集体作为民事主体的概念内涵。第四讲所有权通论理论根源:物权理论研究指导观念的偏

5、差从归属到利用的物权法理论研究的观念,虽然为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权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客观上也促进了农村土地利用权法律规范的完善,,但其却在无形中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建构起到了相当大地阻碍作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其主体制度的建构失去理论支撑,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完善停滞不前。第四讲所有权通论政治根源农民负担急需减轻的政治压力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是非常成功的,至少暂时化解了农村社会中因农民负担过重而引发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营造了一个政府与农民关系相对和谐的社会环境。村提留是农民集体每年依法从本集体成员生产收入中,提取

6、的用于本集体内或扩大再生产、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和日常开支的费用。是其实现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一种手段。由于农民负担过重导致了诸多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使政府在迅速减轻农民负担的政治压力下,取消提留款,剥夺了农民集体本应享有的正当财产权利,造成农民集体基于土地所有权而产生的利益虚化。第四讲所有权通论解决路径第一,扭转物权法理论研究中指导观念的偏差迫在眉睫。第二,对作为农民集体以民事主体理念予以构造,是避免公权力入侵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运行领域的主要途径。第三,设计农民集体获取其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之利益的法律方式,是建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关键环节。第四,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完善

7、必须以作为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民之个人利益的保护为最终目标。第四讲所有权通论为了促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加快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进程,在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时空环境,汲取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合理历史因素,跨越物权法理论研究的观念障碍,并善加利用减轻农民负担的政治策略的基础上,依照民事主体的内涵对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主体的农民集体进行充实,使其符合民事主体的特征,是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制度缺失的妥当务实之路径。第四讲所有权通论农村集体之民法构造思路从传统民法学角度来看,农民“集体”不是一个严格的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