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

ID:38890888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0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_第1页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_第2页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_第3页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_第4页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思想初探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王绵之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方剂学家和临床家。王老热爱中医事业,关怀年轻一代,致力于高等中医教学。作者有幸在王绵之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学习历代名方,研究方剂教学,聆听教诲,获益良多。兹就王绵之教授方剂学术思想作一初探,作为从师纪念。一、重视治法与方剂的相互关系王绵之教授指出:中医方剂学以治法和遣药组方的理论为基本内容,并选择临证常用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通过对各方主治证和组成药物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说明治法和遣药组方理论在辨证指导下的具体运用。所以方剂学实质上是专讲“论治”的一门

2、学科,同时也是培养辨证论治逻辑思维的一种方法。王老高度重视治法与方剂的关系,体现在对具体治法及方剂的阐述上。如对扶正解表法和人参败毒散,王老说:“虚人而有表证,当扶正解表,扶正是为助药力以祛邪,须适量而用,不可认为扶正之力愈大愈好。特别是素体多痰湿者,尤当注意,防止扶正不成,反助病邪。”正因为这时扶正不是单纯补虚,而是为了更好地祛邪解表而不伤正,故人参散毒散方中“人参用量极小,按原方的每次服量计算,还不足一克,只是‘培其正气,败其邪毒’之意。”对于补阳之法与肾气丸方,王老根据阴阳互根之理,认为肾阳主温养下焦,是人身气化之根本,又是水中之阳,所谓

3、“一阳居于二阴之间”。所以肾阳虚则阴不化,阴虽不虚,但不能为我所用,是为寒水、邪水。补阳之善策,当于“阴中求阳”、肾气丸于大量补阴药中加小量桂、附,正是根据肾的特点而来。王老总结补阴诸方说:“补阴之旨虽一,补阴之法有异。阴虚而火不旺者,非但不用苦寒,且常配以小量温阳之品,使阳生则阴长。若火旺者,配苦寒以降火;生热者,配甘寒以清热。用多用少,全视火热之程度而定。”总之,不外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八字。二、研究治法理论见解独到王老对治法理论有其独到的见解。如八法中的和法,若按成无己的观点,专指和解少阳一经而言,未免失之于狭;戴天章提出“寒热并用之

4、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又未免失之于泛。王老则认为和法“不同于汗、吐、下、清、温、消诸法的用药都比较力大而猛,和法用药取其‘和’,即祛邪之中顾扶正气,扶正之用总在祛邪,不峻不猛,于平和之中使邪去正安之意。”指出和法的概念及其用药特点,颇为中肯。消法与下法均为治疗体内有形实邪的方法,但在临床运用上,二者有所不同,不得混淆。王老总结出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四点区别:“一、消导化积剂多属缓磨渐消之剂,一般适用于病程较长、病势不急的病证;泻下剂则为荡涤攻逐之剂,一般适用于病程较短,病势急重的病证。二、消导化积剂虽也常常配伍

5、猛烈的泻下药或祛瘀破血药,但用量较少,而且多用丸剂;泻下剂则用药较猛,以大便快利为度,而且多用汤剂。三、消导化积剂常以行气药为主,或配伍益气健脾药,使积去而正气不伤;泻下剂则以泻下药为主,除非邪实正虚之证,一般不配补益药。四、消导化积剂服用时间较长,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大;泻下剂务求效速,而且以一鼓荡平为佳,所以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小。”根据以上四点,不难对消法与下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临床运用也就有法可循了。三、注重方证分析理解原意王老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方剂,就要在理解主治证的病理的同时,从生理方面尤其是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与各药的作用特点来进一步理解。

6、这样不仅可以掌握每首方剂配伍的精妙之处,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从中理解中医学特色之一的整体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正由于上述原因,故王老最注重方证分析,从其对当归补血汤的剖析,可见一斑。王老说:“当归补血汤主治诸证,不仅血虚,而且气虚。气附于血,血出多则气亦虚而无所附,气浮于外,故肌热面赤,脉洪而虚;血虚于内,故烦渴欲饮;气血俱虚,清窍失养,故头痛。因此用当归身补血,用五倍之黄芪补气固表。本方所治极易误认为白虎汤证,故原书特为指出‘证象白虎’。但仔细分辨,肌热不同于身热,烦渴欲饮与烦渴喜冷饮有别,脉虽洪大,按之少力,都是明显不同

7、处。又有人曾用本方作为‘补血必先补气’之佐证,同样是一种误解。‘必先补气’固然不是补血法的基本原则,本方证也不是只因血虚而设。”王老分析方证,常根据原书,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正确地理解制方原意。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牡蛎散,原治自汗“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王老认为这“不仅气虚,心阴亦虚。所以用黄芪益气固表的同时,更加麻黄根止汗,小麦清心中虚热;牡蛎滋阴清热而敛虚阳,使表气固,自汗止,心受养,惊悸烦倦亦除”。可谓深得古人之心。四、运用基础理论阐发配伍王老善于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阐发方剂中有特殊配伍意义的药物。如龙胆泻肝汤中

8、的生地、当归“护养肝体,柴胡升散上行,既有引经之用,还可防苦寒直折太甚而伤及肝胆生发之机。如此配伍,则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充分照顾到肝体阴而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