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ID:38893328

大小:157.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0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344-2011 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4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344—2011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diseaseinsectpestandweedsofSinglecroppingriceforhighproductandqualityindistrictalongHuairiver2011-03-07发布2011-04-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344—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

2、委市场信息处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广成、包文新、丁克坚、高同春、檀根甲、叶正和、吴向辉、孔令娟、张启勇、郑兆阳、闫德龙、曹辉辉、陈莉、江俊启、胡学友、孙友武、张梦梅等。IDB34/T1344—2011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以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防治时期、防治原则为主线,提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沿淮麦茬稻区杂交中籼和中、迟熟中粳(不含直播稻

3、)的病虫草害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17891优质稻谷质量标准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DB34/T589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3防治策略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遵循一保一宽四严原则,即注意保护害虫天敌;适当放宽防治标准,不滥施农药;严格农药种类,严格施药时间,严格用药数量,严格防治技术到位。4防治时期将沿淮水稻病虫草害

4、防治按当地水稻生育期分为:秧田期、分蘖期、成穗期三个时期。秧田期是指播前晒种到移栽前。分蘖期是指移栽到栽后一个月(大体时间是指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穗期是指7月中旬到9下旬。5防治原则5.1产地坏境按NY5116标准,选择水稻栽培产地环境。5.2生态控制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抗稻瘟病和耐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品种。5.3农业防治1DB34/T1344—2011按DB34/T589标准进行实施。5.4物理防治根据当地栽培情况,有规模地组织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集害虫(注意掌握在每天晚上24时关灯,以利天敌保护)。5.5生物防治重点是稻田有害生物科学管理,有效保护稻

5、田天敌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有效减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发生危害。有条件的地方可示范应用稻田养鸭、释放赤眼蜂、应用性诱剂等技术,达到减轻或控制害虫危害的目的。5.6药剂防治5.6.1秧田期药剂浸种:播前晒种48h后,用有效成份浸丰EC0.08g或咪鲜胺EC0.5g,对水5kg,浸种5kg稻种36h后催芽播种。2灰飞虱防治:秧苗3叶期防治灰飞虱,每667m用吡蚜酮WP有效成份5g,对水20kg均匀喷2雾。偏重发生年,一次防治10d后,每667m用吡蚜酮WP有效成份7.5g对水30kg均匀喷雾。根2据一代螟虫发生情况,在秧苗移栽前5-7天(卵孵始盛期),每667m

6、用Bt制剂8000IU(国际单位)WP150g,或9杀虫单WP有效成份5.5g,对水30kg均匀喷雾。2秧田除草:秧苗1-2叶期,放干田水每667m喷施氰氟草酯EC有效成份6g+苄嘧磺隆WP有效成份1.5g。5.6.2分蘖期害虫防治:按照DB34/T589要求,做好健身节水灌溉,适期烤田。本期不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2化学农药,保护稻田蜘蛛等主要天敌种群增长。在稻纵卷叶螟早发年份,每667m用Bt8000IU(国际单位)WP200g对水30kg在卵孵始盛期均匀喷雾。2条纹叶枯病防治:6月中旬,在灰飞虱二代若虫初孵期每667m用噻嗪酮WP有效成份15g,加南宁霉

7、素有效成份15g对水30kg均匀喷雾。2本田除草:水稻移栽前2d,每667m用恶草酮EC有效成份2.5g直接均匀撒施于稻田,防除2多种杂草。以稗草、莎草、阔叶草为主的稻田,水稻移栽后7d,每667m用苄·乙WP(苄嘧磺隆:2乙草胺=1:3)7g拌毒土撒施。对田间发生的杂草667m用五氟磺草胺OF有效成份1.5g对水30kg(放干田水)茎叶均匀喷雾,药后一天复水并保水3d~4d。5.6.3成穗期防治对象: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等。总体防治适期:防治适期把握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结合稻曲病防治适期

8、(剑叶与倒2叶叶枕平期)选定;稻瘟病在水稻破口前3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