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ID:38901450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1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1T 1366-2011 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16备案号:32710-2012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366—2011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2011-12-28发布2012-03-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1366—2011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14 仪器与用具15 鉴定圃设置16 接种27 病情调查28 抗病性评价3附录A(资料性附录) 玉米纹枯病基本信息4附录B(资料性附录) 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调查表格55DB51/T1366—2011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

2、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崔丽娜、张小飞、邹成佳、杨晓蓉、林勇。5DB51/T1366—2011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纹枯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栽培玉米(ZeamaysL.)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玉米和玉米近缘种对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3、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3.1 人工接种鉴定ArtificialInoculationIdentification采用人工繁殖或收集的病原物,仿照自然情况,创造发病条件,根据接种对象的抗性表现和发病程度确定供试品种抗性级别的一种方法。3.2 接种体Inoculum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玉米纹枯病的病原体。3.3 对照品种 ControlVariety在品种鉴定时设置已知抗病和感病品种。4 仪器与用具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

4、温培养箱、接种针5 鉴定圃设置5.1 鉴定圃选择设置在纹枯病常发区。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田块。5.2 田间设置鉴定小区行长4~5m,行距0.7m。每份参鉴材料种植1行,留苗25~30株。参鉴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50~100份参鉴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感病对照材料。常用对照:5DB51/T1366—2011478(高感)、昌7-2(抗病)。1.1 田间管理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不使用杀菌剂。2 接种2.1 接种体制备2.1.1 活化将保存的四川优势致病融合群(AG1-IA)菌株接种于P

5、DA培养基上,培养2~3d备用。2.1.2 高梁培养基的制作高粱粒煮30~40min,沥干,装入三角瓶中于121℃下灭菌1h,冷却后备用。2.1.3 高粱接种体制备将PDA平板培养的丝核菌接种于上述高粱粒上,在25℃下黑暗培养5~7d,菌丝布满高粱粒,备用。2.2 接种时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傍晚或阴天接种。2.3 接种方法将高粱培养物以每株2粒的用量接种在参鉴玉米植株基部从下往上第三或第四可见叶鞘内侧。2.4 接种期的田间管理接种前应先进行田间浇灌或在雨后24h内进行接种,接种后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持土壤湿度

6、2~3d。3 病情调查3.1 调查时间与方法在玉米乳熟后期逐株调查每份鉴定材料的果穗及以下茎节叶鞘,记载病情级别,见表1。表1 玉米抗纹枯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症状描述0全株无症状1果穗下第4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3果穗下第3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5果穗下第2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7果穗下第1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9果穗及其以上叶鞘发病5DB51/T1366—20111.1 病情指数计算通过对玉米鉴定材料群体中个体植株发病程度的综合计算,确定各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如下:病情指数=Σ(病害级别×该级别植株数)×100

7、最高病级×调查总株数2 抗病性评价2.1 有效性判别当鉴定圃中的感病对照材料病情指数≧60.1及以上或高感对照材料≧80.1,该批次抗纹枯病鉴定视为有效。2.2 抗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见表2。表1 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抗性水平划分成株期病情指数抗性 评 价0~20.0高抗Highlyresistant(HR)20.1~40.0抗Resistant(R)40.1~60.0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60.1~80.0感Susceptible(S)80.1~100高感Highlysusceptible(H

8、S)5DB51/T1366—2011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玉米纹枯病基本信息A.1 病原学名有性阶段分别为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meres)、Waiteacircinata和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cereale),无性态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