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

ID:38909639

大小:90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1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_第1页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_第2页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_第3页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_第4页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明创造小故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明创造小故事古代发明创造都江堰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岷江是长江上游的

2、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历史意义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始知李太守。都江堰传说都江堰二王庙供奉的李二郎塑像,顶盔戴甲,粉面无须,手执三尖两刃刀。这个造型,跟民间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并无太大差别,是一个威风八面的神仙模样。

3、  除了李二郎,历史上被称为二郎神的人其实很多。诸如两晋时期斩杀汉水蛟龙的襄阳太守邓遐,斗神斩蛟、为民除害的许逊,隋朝斩水蛟平定水患的嘉州(今乐山市)太守赵昱等等。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有一个共性:即都是斩蛟治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慢慢神化,成了二郎神。历史上的二郎神,是一个跟水颇有关系的神灵。   二郎神的原型虽然不少,不过,历代文人墨客在都江堰二王庙题的匾额、楹联,却无一例外地把二郎神当作李冰之子李二郎来赞颂。蜀人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也喜欢把李二郎请来,其他大神大仙反被冷落在一边。李二郎在蜀如此受欢迎,据说也是因为二郎擒龙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岷江里住着一条孽龙,经常有

4、事没事翻来滚去。它这一滚,老百姓却苦不堪言,一时间地无收成,民不聊生;它还故意和人们唱反调,春天,百姓要插秧,它不肯给水;秋天,谷子快黄了,它又兴风作浪。   当时,梅山(神话里经常提到梅山,中国很多地方也都有叫梅山的,据说是神仙和妖怪居住的地方)上有七个猎人,尤其是排行老二的二郎本领最高。听说孽龙作乱,他们就下山擒龙。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看到孽龙正在水中休息,七个猎人二话没说,跳进岷江,与孽龙搏斗起来。   双方恶战了七天七夜,也没分出胜负。到了第八天,二郎的六个兄弟全部战死,孽龙也筋疲力尽,负了重伤。二郎把孽龙拖到灌县,想一刀宰了它,老百姓说:“龙虽然坏,却还是杀不得,杀了以

5、后怎么种庄稼呢?”于是,二郎拿了条铁锁链,锁在孽龙身上,把它拖到玉垒山,让它打了个滚,滚出一条水道,叫宝瓶口;最后把孽龙丢进宝瓶口上方的伏龙潭里,让它向宝瓶口吐水。为了防止孽龙再次作乱,老百姓还在宝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锁龙桥。这样,都江堰的雏形其实就出现了。也就是这样,历史上第一个都江堰修筑者的版本出现了,蜀人都说,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日晷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后来发展为“圭表”。“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等

6、,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公元二世纪初,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详载《晋书·天文志》)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以后汉末陆绩,吴国的王蕃、葛衡,南北朝时宋国的钱乐之,隋初的耿询都先后制造过带有计时装置的浑天仪。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张遂、梁令瓒等制造的水力浑天仪,宋人张思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创制的水力浑天仪上计时部分都有所发展:宋哲宗元家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整座机构共有150多种机械零件,使浑仪、浑象和计时仪器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计时器部分已有擒纵机构,相当近代机械钟表上的擒纵器或卡子,因此它在钟表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

7、的意义。十三世纪后出现了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计时器。元至元十三年(1276)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其计时部分初步脱离了天文仪器(详见《元史·天文志》)。到了十四世纪,明初的詹希元运用齿轮系转动制作的沙漏,才成为完全脱离天文仪、独立计时的机械转动的计时器。变为十二时辰。近代西方机械钟表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代万历皇帝两架自鸣钟,对我国开始制造机械钟有着一定的影响,据说利玛窦为了符合中国的计时习惯,把欧洲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