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

ID:38910846

大小:52.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_第1页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_第2页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_第3页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_第4页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复习检测卷一.文学常识填空:《河中石兽》选自,它以记述、为主,是以形式写成的小说。作者,字,是 (朝代)人,由他主持编写的被誉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因其“,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二.给加横线字注音。河干()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欤() 啮(  ) 溯流(  ) 臆断(  )圮于河()木杮()三.字义1.解释加横线字词。曳铁钯(  )圮于河()阅十余岁()并沉焉()棹数小舟() 是非木杮()湮于沙上()遂()不亦颠乎()啮沙()然则()据理臆断()但知其一()竟不可得()暴涨()临河干()()固颠()溯流()如

2、其言()尔辈不能究物理()()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柿;问今是何世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士卒多为用者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D.山门圮于河;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众服为确论。()(4)橘生于淮南则为橘()四.古今异义1.阅十余岁古义:今义:52.求石兽于水中古

3、义:今义:3.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4.是非木杮古义:今义:五.通假字求之下流,固颠.通()六.翻译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2、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

4、找到。)七、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1.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之”指代(3)至石之半“之”指代53.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

5、、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道理:句子:八.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

6、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译文:(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译文: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7、答:5(二)刘羽冲偶得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