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外交政策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

ID:38912563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_第1页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_第2页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_第3页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外交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一、知识归类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⑴秦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甘英出使大秦没有成功,但以后的交流提供了条件。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开创了中欧友好交往的记录。东汉日本倭努国王遣使来函,受到光武帝的赠赐。⑵隋唐:我国东与朝鲜、日本,西与印度、伊朗、阿拉伯诸国有了比较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往来。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唐太宗时就与天竺见互派使者;651年(唐高宗时)大食遣使来华,此后百余年间来华使者多达30余次。⑶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进入最频繁时期,那时的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

2、本,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来大都得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和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走各国的旅行家。⑷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Ⅰ经济交流⑴两汉:①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远播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②东汉时期,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朝鲜的果下马、檀弓等特产也运到中国,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到日本。⑵唐朝:①中朝贸易往

3、来频繁。②中亚、波斯的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灯也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行销欧洲。③大食商人也到中国行上年;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再传到欧洲和非洲。⑶两宋:我国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⑷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⑸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药材等土特产。Ⅱ文化交流⑴中国文化的外传:①科学技术:a.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b.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印度、

4、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d.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e.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学校教材。f.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②生产技术:a.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息产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b.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③文学、艺术、体育:a.屈原的诗歌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唐诗传

5、入朝鲜、日本。b.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传入日本。4④文字:a.汉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b.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⑤思想:中国的儒家经典、汉代佛教传到日本。⑵外国文化传入中国①农作物品种:a.宋朝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b.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和烟草等传入中国。②生产技术:a.唐朝时从印度传入熬糖法。b.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记载于《农政全书》。③科技:a.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b.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④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印度的绘画、

6、雕塑、音乐、舞蹈艺术传入中国。⑤宗教: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古印度,带回佛经600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的珍贵史料。b.伊斯兰教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建立起一批清真寺。c.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d.祆教、摩尼教在隋唐时也由西亚传入中国。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商路⑴秦汉:以陆路为主。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欧各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辟。⑵隋唐:分海、陆两路。海路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到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

7、易。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⑶两宋:陆地丝路中断,夏、辽政府将岁币经内蒙西运,出现了又一条北方丝路。特别是南宋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外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大量输出日本、朝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换回外洋货物。⑷元明清:元朝水陆两条丝路并进。明朝初期海运船队远达东非和红海,中西贸易兴旺一时。清朝康熙以后,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丝路不畅。4、4、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⑴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⑵甘英:97年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未成功,但到达西亚波斯湾。⑶安敦:166年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8、。这是中欧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⑷鉴真: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