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英》PPT课件

《朱震亨英》PPT课件

ID:38919704

大小:283.3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1

《朱震亨英》PPT课件_第1页
《朱震亨英》PPT课件_第2页
《朱震亨英》PPT课件_第3页
《朱震亨英》PPT课件_第4页
《朱震亨英》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震亨英》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震亨主讲人:英洪友朱震亨(P136)一、生平和著作简介1、生平简介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浙江义乌县人,生活于公元1281-1358年,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自幼好学,年三十因母患脾病,始读《素问》,而知医术。三十六岁始从朱熹四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并读河间、戴人、东垣、海藏之书。其学兼朱、刘、张、李等诸家之长,对于当时人们姿食厚味、放纵情欲的生活习惯,江南地域湿热相火为病最多的情况,以及局方温燥之剂盛行的医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著作简介丹溪的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脉因证治》,

2、流传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系门人将其临床经验整理而成,其中,《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为其代表作。《格致余论》一卷,为朱氏的医学论文集,共载医论40余篇,其中包括著名的“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和“相火论”,着意阐发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精为摄生之本。《局方发挥》一卷,着重指出常以《和剂局方》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流弊,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在纠正时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时代背景及学术渊源1、时代背景北宣南局,局方流弊、温燥滥投战乱余后,姿食厚味、放纵情欲2、学术渊源母病习《素》,师疾业医师从罗知悌,博采众家长程、朱理学哲思深门人:

3、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门人及私淑者甚众。朱丹溪之学,传于赵道震、赵以德、戴原礼、王履诸人,其中传丹溪之学最有成就者,当推戴原礼与王履二人;私淑丹溪者有虞抟、王纶、汪机、徐彦纯等,而学术成就较大者,为虞抟、王纶。三、主要学术思想1、相火论⑴、相火论的沿革①、《内经》“夏至日前后三十日也”相火属运气概念②、唐·王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主宣行火令,相火则守位禀命③、宋金时期三焦相火:刘完素“手少阳三焦……是相火”张从正:“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李杲:“少阳相火”张从正:“胆为相火对化”肝有相火:钱乙:“肝有相火”张从正:“肝与包络都无

4、异”肾为相火:《仙经》“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包络相火:刘完素:“手厥阴相火包络”李杲:“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命门相火:张元素、李杲、王海藏膀胱相火:张元素称黄柏“泻膀胱相火”2、朱震亨论相火⑴、认为事物的生存离不开动,任何生物的动都是相火作用的结果:“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⑵、相火之常:①、相火听命于君火;②、相火“内阴而外阳”:在外之阳动,源于内在之阴质;自然界动态皆根于内在阴质;③、相火内寄肝肾,以精血、阴液为基础⑶、相火之变:①、相火妄动为元气之贼,动

5、极而病死;②、相火妄动的原因;③、脏腑厥阳之火可引起相火炎炽;④、相火妄动消伐人体元气、真阴;⑤、妄念致心动引起相火之动;⑥、相火妄动的具体病证属火的五条2、阳有余而阴不足论⑴、自然界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⑵、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人体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⑶、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⑷、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3、养生思想⑴、养性动静得宜⑵、主张晚婚,节育保精⑶、茹淡饮食4、论述阴升阳降(1)、生理方面:①、气血升降:“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②、脏腑阴阳升降:“心肺之阳降,肝肾

6、之阴升”③、水火升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4、论述阴升阳降(2)、病理方面:①、脾土受伤: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关键在脾土,如果脾土受伤,则升降失职,造成阴不升,阳不降,丹溪所谓:“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②、气火炎上:丹溪“气有余,便是火”,指气机郁滞,而致化火,然火性炎上,造成气升不降,所谓:气之升也,随火炎上,从而破坏了阴升阳降的生理平衡。③、阳盛阴虚:在阴平阳秘的基础上,阴升阳降的运动可以正常进行,一旦阳盛阴虚,火炎于上,水亏于下,升降之机障碍,遂出现火炎炽于上的病证,丹

7、溪认为吐血一证,常在这种病理情况下发生。④、阴虚阳越:阴虚阳越是一种严重的升降失常的病变,常因于阴气耗损,阳失依附而浮越于外,面临着阴阳离决的突变。丹溪治疗阴虚阳越的危重证,主张用“滋补之剂,保养(阴气)而镇静之(阳气)”,指出:”补养阴血,阳自相附,阴阳比和,何升之有?”通过滋养阴血,使阳气有所依附,而恢复其正常的升降。三、治疗经验1、火证的治疗:①、虚火可补:“滋阴养血”--大补阴丸-阴精虚四物汤加黄柏知母-阴血虚“阳虚发热”--补中益气汤②、实火可泻:大补丸—黄柏三补丸—黄芩、黄连、黄柏③、火郁当发:火郁汤④、三焦湿火(热)用药:去上焦湿

8、热,须用黄芩泻肺火;去中焦湿热用黄连泻心火;去下焦湿热用防己、黄柏、知母、龙胆草。对山栀的应用,尤具匠心,认为“山栀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