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ID:38920702

大小:29.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_第1页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_第2页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_第3页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_第4页
资源描述: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开篇语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更是文化中的精髓,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此次暑期社会实

2、践活动特以宿州市为例,本组成员将在宿州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调查,亲身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宿州“非遗”调查宿州市是安徽省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宿州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国家于2008年1月18日,将宿州市19项文化收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一、民间文学(1项)1.鞭打芦花萧县二、民间音乐(1项)2.唢呐砀山县三、传统戏剧(7项)3.泗州戏宿州市4.坠子戏宿州市5.淮北花鼓戏埇桥区6.四平调砀山县7.皮影戏灵璧县8.瑶剧泗县9.淮北梆子戏宿州市

3、四、曲艺(3项)10.琴书灵璧县11.花腔渔鼓萧县12.坠子萧县五、民间美术(3项)13.民间书画萧县14.剪纸萧县15.钟馗画灵璧县六、传统制作技艺(3项)16.宿州乐石砚宿州市17.符离集烧鸡埇桥区18.石刻萧县七、杂技与竞技(1项)19.民间马戏埇桥区19项文化遗产,各有千秋,都是文化中的精髓。在传统戏剧中,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泗县,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州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

4、,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由于它的唱腔优美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泗县地区人民的喜爱。又因为泗州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角色上,泗州戏的角色主要分为大生、老生、二头、小头、丑等几类,其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戏曲程式规范的影响不大,带有明快活泼、质朴爽朗、刚劲泼辣的特点,充满浓郁的皖北乡土气息。在表演形式上,“压花场”是泗州戏表演艺术的根本,分为单压和双压两种。演员在表演时,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

5、位的协调和配合。如女演员在走四台角、旋风式时,形似风摆杨柳,状若出水芙蓉,舞姿极为优美。泗州戏的身段和步法有几十种,如整鬓、提领、顿袖、拨鞋、三合手、舒懒腰、旋风式、四台角、剪子股、下场步、仙鹤走、老汉走、颠步走、十字转身、含金闪腰、搂腰抗肩、男女双十字、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懒婆娘簸簸箕等。有些行当的表演堪称绝技,如在《拦马》中,头顶水碗,急走圆场,点水不泼。剧目上,传统大戏有80多出;传统小戏和折子戏约有60个。除此,还有两百个“篇子”,如代表性《拾棉花》、《走娘家》、《野姑娘》、《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杨八姐救兄》等。建国以来,泗州戏在党的重视和培养下,取得了

6、较显著的进步和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受到了群众的赞赏。十年洗劫几乎使这个剧种濒于灭绝,但在打到“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泗州戏又恢复了青春,目前,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在民间美术中,萧县剪纸被称为“刀尖上的民间艺术瑰宝”。它作为萧县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独具风格,包罗万象,无论是题材还是技巧,都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萧县剪纸是传承了数千年的民间艺术。要论起萧县剪纸的渊源,可谓是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萧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礼器、生活器皿及画石上可以看到,有装饰纹样、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的刻绘,虽不是纸制,但却

7、是剪纸的先声。真正意义上的萧县剪纸出现在唐代。自东汉起,造纸术已有了较大发展,树皮纸流入民间,因此剪纸很快在民间风行。明清时期,萧县剪纸受到当地“中国画,水墨意”的影响,同时汲取皮影、木偶戏的营养,日臻成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萧县民间剪纸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有文化的剪纸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渐渐融为一体,出现了许多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得到升华。萧县剪纸的艺术形式无处不在,在萧县,剪纸多出自于农村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们一代一代相传,才使古老的剪纸艺术得以流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