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

ID:38923561

大小:20.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_第1页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_第2页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_第3页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框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一、企业简介企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的规划(短期、中期规划)二、校企合作意向书1)引进(院)校方学生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引进学历层次(中专、高中专、大专等)、专业(文秘、涉外文秘、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学生阶段(中专学生学习完在校课程进入实习阶段的、大专学生3年级进入实习阶段的、学校推荐就业的)等2)推荐企业市场研究行业高工(专业人员)担任校方协教,阶段性地与校方一同指导在校学生的素质教学、实践等,对于全面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企业创建学习型技术骨干队伍、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具有十

2、分积极的作用。3)注重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普通话水平、营销策略、声音魅力等素质,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4)学生实习结束后,可获得XX市场研究协会有关市场研究《XX证书》。三、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甲方(企业)和乙方(学校)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必须按照预定数量接收符合其条件的学生实习;提供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合理支付学生劳动付出;给学生办理人事意外保险;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符合其年龄阶段并且合法;随时和校方沟通学生实习的情况;有条件的接收校方推荐的学生就业等。乙方:提供给甲方的学生必须是无犯罪行为的,并且符合甲方用人要求的;必须派遣一名老师跟踪学生实习(每

3、天的签到、签退,配合公司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相关问题解答等),直到实习结束;配合企业管理学生,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习的其他相关问题等。四、校企合作模式模式一:学校派遣学生入企实习校方每年安排预订数量的(与企业协商,具体根据企业相关业务进展协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入企实习。模式二: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每年6—7月份,校方可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入企就业。模式三:举办校内“市场研究”实验班“市场研究”实验班是企业在学校举办的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分阶段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指导实践教学,并配合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入企就业。模式四: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学校以本公司作为学生实

4、习基地,与企业共同管理和完善基地的建立,并在对外发布信息时共同使用“XX学院(学校)学生实习基地”名称,提升双方的公众效应度和美誉度。五、校企共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协议1、合作目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输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2、合作方式实习基地名称的使用;企业接收学生的要求及用工要求;实习期限(长期实习:1—3月;短期实习:1—3周),实习一般不提供工作报酬,也可由实习单位酌情进行实习补贴;社会保险实习期间不予办理,实习期间达3个月的可提供人身意外保险;实习期间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学生必须

5、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实习结束后,企业应向学校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3、合作期限4、甲方(企业)、乙方(学校)的权利和义务5、基地的组织机构6、保密协定学校应对企业相关技术和商业等机密进行保密,如泄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习学生应遵守企业的保密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企业的保密信息;实习学生只能将校企双方书面同意的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信息及资料(保密信息除外)用于毕业设计与论文方面,不能将其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六、院校推荐学生入企就业方案1)推荐原则择优推荐: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推荐中享受优先。机会均等:每一名学生在推荐中享有同等机会

6、。专业优先:用工岗位确定后,优先推荐相近专业的学生应聘。双向选择:在专业优先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跨专业选择应聘。2)推荐条件学历、专业、学校推荐表、个人相关资料等,参加“市场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应附带企业相关人员的建议。3)推荐时间、人数及岗位由企业和校方协商决定。4)推荐学生的合同约定被推荐的学生,公司保证入企工作时间达1年以上(学生个人能力及素质确实证实未达到企业要求的、违反公司制度被辞退的等除外)七、企业接收院(校)方学生的福利体制1、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不构成合同关系,所以企业一般不为实习学生提供各种福利、社会保险、医疗及其他待遇,仅酌情支付学生劳动

7、所得(不参与企业绩效奖励)。2、推荐学生就业,符合企业各项用人标准,试用期满后,企业为其提供各种福利、社会保险、医疗及其他待遇(与企业其他员工同等待遇,具体参见企业相关规定)。八、战略合作伙伴协定(建立健全合作机制——长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