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解剖作业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

ID:38944296

大小:3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1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_第1页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_第2页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_第3页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_第4页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应用解剖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医科大学2015—2016学年研究生课程班临床应用解剖学试卷2016.5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30%)1、颈袢:又名舌下神经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又名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自袢发肌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2、海氏三角:又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

2、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该三角区内无腹肌,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浅环也位于此区,因此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3、危险三角: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4、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

3、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5、肘窝(围成及内容):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在约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前臂肱桡肌内侧;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前臂尺侧腕屈肌深方。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指浅屈肌深面。

4、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6、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7、腘窝(围成及内容):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

5、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8、动脉导管三角: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9、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其下方由尿生殖隔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盆膈后部有肛管

6、通过。盆膈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10、系膜三角:空、回肠的几乎完全被腹膜包绕,仅在肠系膜缘处无腹膜覆盖,此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系膜三角,当进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二、问答题(70%)1、试述上、下纵隔的层次及各层次的主要结构。(10分)答:纵隔以胸骨角为界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上纵隔一共分为6个层次,分别为胸腺、大静脉支架(包括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大动脉支架(包括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胸段、食管胸段、胸导管(次层面还包括奇静脉系统、肋间后血管、肋间神经、交感干等)

7、。下纵隔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三个层次。前纵隔内主要结构包括纵隔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分支。中纵隔主要是心包及心所在,还包括心底大血管。后纵隔内有纵行的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系统、交感干等及横行的肋间后动静脉等。2、试述胸腔积液行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如何确定该部位?层次如何?(10分)答: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依次经过皮肤、皮下脂肪、肌肉、

8、壁层胸膜进入胸腔。3、试述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动脉供血及其来源及与神经的关系、静脉回流。甲状腺占位病变会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