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ID:38945686

大小:319.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21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1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3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4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2003、11一、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二、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形成鉴赏基础;三、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1、历年的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2、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3、选材应力避两点:A、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B、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2、度;明确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形象是什么?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试用一两句话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反馈练习: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

3、处开。诗中菊花的形象怎样?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又怎样呢?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两首诗都写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思考: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94年高考题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语言特点?分析诗

4、眼欣赏炼字1、清新。2、质朴。3、绚丽。5、含蓄或蕴藉。4、明快。6、简洁。分析诗眼欣赏炼字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你认为诗中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注释: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修辞意境雨晴雨前初见花间

5、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思考:“雨前未见花间蕊”是第一句原来的写法,这样改有什么特点?解题指导: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初”体现了本来有花、有春色的,与后来的”春色过墙“形成强烈的反差,更突出惆怅失落之深。而”未“显得庭花未开便残或花未吐蕾遇雨便落,与情理不符合。分析诗眼欣赏炼字-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思考:你认为首句中的“弄”的炼字效果怎样?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6、下!《唐诗快》评此诗末两句曰:“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后人更对末句之“独”津津乐道。请联系全诗对“独”字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2)文艺表现手法三、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记叙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

7、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议论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此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学过哪些诗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举例谈谈运用的妙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抒情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

8、写、抒情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