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

ID:38946000

大小:379.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21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地名规划框架10第一节地名框架体系的设计10第二节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框架12第三节宾阳县城四大组团地名框架的布局引导12第三章地名的通名15第一节地名通名的规划原则15第二节地名通名的使用原则15第四章地名的专名19第五章道路名称规划22第一节道路名称的采词原则22第二节芦圩组团路网名称规划方案22第三节新宾组团路网名称规划方案26第四节中山组团路网名称规划方案29第五节凤凰组团路网名称规划方案31第六章住宅区及公共设施名称规划35第一节居民住宅区名称规划35第二节公共设

2、施名称规划36第七章地名优化调整39第八章地名文化保护40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保障41第十章附则4555附件一:宾阳县城主干路一览表46附件二:宾阳县城次干路一览表48附件三:宾阳县城支路一览表53宾阳县地名总体规划·图集1.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县域区划图2.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县域采词引导图3.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城地名规划对象图4.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城功能组团分布图5.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城地名采词引导图6.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城地名调查路线图7.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

3、城地名总体规划图8.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芦圩组团地名规划图9.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新宾组团地名规划图10.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中山组团地名规划图11.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凤凰组团地名规划图12.宾阳县城地名总体规划·宾阳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名称规划图5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宾阳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地名为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整体水平,推进地名的规范化、序列化、标准化、科学化进程,保持地名管理、使用与城乡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根据地名管理法规、政策和城乡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是宾阳县

4、域内的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有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的法规性文件。第三条规划范围:宾阳县县域范围,面积为2308km2,以及《宾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5)》中规划的县城建设用地范围,面积29.81平方公里。第四条规划内容:片状地名(居民住宅区名称)、线状地名(道路、河渠等名称)、点状地名(名胜古迹、纪念地、大型建筑物、桥梁、广场、公用设施等名称)。第五条规划依据一、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1986年1月23日国发11号)。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我国同外国结为友好城市不以对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筑物的通

5、知》(国办发〔1987〕26号,1987年5月23日)。三、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中国地名委员会等六部、委、局联合颁发《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国语字〔1987〕第9号,1987年3月27日)。四、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地标委〔2004〕4号,2004年6月22日)。五、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1996年6月18日)。六、民政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55七、民政部《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民政函

6、〔1996〕252号,1996年10月21日)。八、民政部《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2002年4月1日)。九、《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自治区政府令第2号,1990年2月10日)。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桂民发〔2006〕89号)。十一、《南宁市地名命名规则》(南府规〔2016〕2号)。十二、《宾州志》(清朝)。十三、《宾阳县志》(民国)。十四、《宾阳县志》(1987年8月)。第六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远期至2025年。远景为202

7、5年以后。第七条规划的人文基础一、政区沿革宾阳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1年,于西汉元鼎55年间开始了行政建制,初名为领方县。三国时更名为临浦县。晋朝将临浦县疆域划分为两个部分,恢复了领方县并将另一区域设为绥宁县。南北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撤绥宁县设安城县,与领方县同属郁林郡,后将两县升为郡。隋朝开皇八年将领方、安城二郡改为领方、安城二县,仍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初以领方县地置南方州,于唐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立宾州统领周围四县。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二县并入领方县,隶属邕州,

8、次年恢复宾州建制。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宾州路,治领方县。明清仍置宾州,直至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宾州降为散州。清朝宣统年间(公元1911年),本州各界联合通电响应武汉革命军号召,赞成共和,宣布脱离清政府,反对帝制,废除宣统年号,将宾州改为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因治地位于宾水之北,宾县改称宾阳县。初属柳州道,后属南宁道。撤道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