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

ID:38951410

大小:101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22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备考3、把握作者的感情(1)整体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这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的难度要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2、江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习题试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博大雄壮的景象:自然、历史、人事乱山大江、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四十几岁,待罪黄州。人生如梦,不如与江月共

3、饮。这是一首怀古诗。从开篇雄壮之景写起,联想古代英雄人物:赤壁之战时周瑜少年英俊;谈笑间,从容潇洒地指挥了一场战役,名垂青史。这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而自己大半生功业难成。(而此时自己已四十七岁,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所以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感奋与感伤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知识梳理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

4、才不遇寄情山水田园之乐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此外思想感情表述语还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题材类型与思想感情(部分例子)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

5、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3)解题方法规范表述: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方法小结: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这首诗通

6、过“左迁、过五溪、明月”,写出朋友被贬,远走他乡,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表现了诗人无限关切思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问题:(

7、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考点:意象与意境(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

8、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题:(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