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

ID:38958801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2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古诗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

2、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注释3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wàn):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

3、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赏析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3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

4、发扬光大的表现。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