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

ID:38966482

大小:1.7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22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_第1页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_第2页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_第3页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_第4页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_第5页
资源描述:

《ISOOSI参考模型(zlp20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网络的层次结构二、ISO/OSI参考模型三、IEEE802模型与局域网四、交换式局域网五、INTERNET与TCP/IP体系结构六、IP路由与TCP层七、ATM网络与信元交换第4章ISO/OSI参考模型4.1网络的层次4.1.1基本概念与分层。网络的作用是为实体提供通信联系(实体指通信联系所涉及的内容)。网络由多个实体构成,各实体间工作需按一定的规则(协议)。协议:是规则(范),它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等。协议是复杂且分层的集合,每层都使用较低层提供的服务,同时又为高层提供服务(高层依靠低层)。协议分:同等层间的通信协议和不同等层间的通信协议

2、。协议的分层和层次的模型集合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核心:协议和接口1、基本概念2、协议分层特点。各层只能与相邻上、下层通信,不能跨层通信。各层均有自己的协议,且相互独立,任务明确3、协议分层原则。每层的功能需明确且相对独立,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各层的功能的确定要有助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制定。层间接口需清晰,尽量减少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层数适当,太少不易描述;太多,则使网络结构过于复杂接口:是网中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约,是数据流穿越功能层界面的约定,是实体之间的连接部分—物理层是网络中各结点的直接接口4、接口与服务5、层与接口间的服务关系(体系结构的特点)

3、4.1.3各层设计中的流量控制1、网络的拥塞与死锁网络资源是有限的(链路容量、结点缓冲区大小、结点处理能力),当某时刻对网络资源的需求量超过其所能提供的数量时,性能就会下降,如实施一定的策略控制则会大大提高网络的性能拥塞:网络的吞吐量随输入负载的增大而下降的现象死锁:吞吐量随输入大到一定程度,引起网络不能工作目的:在互相竞争用户之间合理、有效地动态分配网络资源∑用户资源需求≥可用资源—引起拥塞、死锁的原因2、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流量控制技术的实现手段可在网络的任何层面,目前一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中实现流量控制功能—防止网络因过载而引起的吞吐率的下降和延

4、时的增加实现流量控制的基本策略—增加用户可用资源和限制用户资源需求物理层流量控制的基本策略。增加通道带宽。均衡网络负荷。增加缓冲区域等其它层面的流量控制策略—主要是限制用户资源需求——研究流量控制的角度:网络组成环节、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组成环节。涉及相邻节点间(段级)、节点间(入/出口级)、主机与节点间(进网级)、主机间(传输级)。段级控制在链路层上;入/出口级控制在网络层;进网级控制在网络和链路层、传输级控制在传输层2)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涉及到。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3、流量控制的级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

5、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流量控制的级别有:相邻结点控制;源结点和目的结点控制;主机与源结点的控制;原主机与目的主机控制3)流量控制具体级别。相邻结点控制:维持均匀平滑流量,避免产生局部拥塞和死锁。源结点和目的结点:防止目的结点因缺少缓冲区而产生拥塞。主机与源结点的控制:控制进网的总通信量(网络访问流量控制)。原主机与目的主机控制:防止用户缓冲区出现拥塞—即通过限制用户对资源需求来控制流量的方法等待传输法—当接收节点的缓冲区将被占满(死锁来临之前),向发送节点发暂停信息;危险解除后,再通知发送节点恢复发送预约缓冲区法—源主机传输前,向目的主机预约缓冲区,根据分配的缓冲区大小控

6、制数据的发送量(当缓冲区用完后等待重新分配)数据单元丢弃法—目的主机有缓冲区时就接收,无缓冲区时就将数据单元丢弃,被丢弃的由于得不到确认而需重发许可证法(全网流量控制策略)—每个节点利用许可证来发送数据4.用户资源需求限制策略。1982年出台,仅是“参考模型”,不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全部。模型不基于特定机型、网络操作系统和公司产品。模型仅描述层的功能,没描述各层使用那些协议和承担那些任务。模型中各层的功能都在下一层支持下实现,并且支持上一层4.2ISO/OSI参考模型结构。应用层:为应用进程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表示层:为上下层之间提供对数据或信息的语法和语义的转换。会话

7、层:管理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对话。传输层:为上层用户提供独立于具体网络、透明的端-端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负责分组从信源到信宿如何选择路由穿越通信子网。数据链路层:将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转化成没有传输错误的数据链路。物理层: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比特流OSI参考模型七个层次功能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接口做什么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对方看起来象什么会话层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同步该谁讲话?从哪讲起?传输层端到端可靠的数据传输对方在哪?网络层分组传送,路由选择、流量控制走那条路可以到达对方?数据链路层相邻节点无差错的传送帧每一步该怎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