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

ID:38985492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_第1页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_第2页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_第3页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郑魁山先生为中国著名针灸大家,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先生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郑魁山“过眼热”针法来自灵素馆00:0012:00一、过眼热针法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针法。用以治疗各种眼疾常获良效。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古人云“气至而有

2、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风池穴为少阳经与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针刺得当可使针感循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走向而达眼、耳、额颞部,这也是风池穴可治疗五官疾病的原理。操作方法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督脉风府旁斜方肌外侧,枕骨下凹陷中取穴。选用1寸毫针,双手配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5~0.8寸,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使眼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守气后出针,按压针孔。常用配穴:攒竹、太阳、内关、光明、太冲透涌泉等。二、穿胛热针法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臂

3、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治疗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胛冈下窝,古人有“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之说。天宗穴用一般之刺法往往不易产生针感传导及温热感,采用温通针法则可使针感定向传导扩散并在肩关节局部产生温热感,通利关节,温经活络止痛。1.治疗肩周炎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5寸毫针直上斜刺1寸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守气1~3分钟,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

4、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2.治疗上肢麻木操作方法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5寸毫针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针刺患侧曲池、外关行温通针法,点刺十宣。此法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震颤、拘挛等,疗效均好。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证等,病在上肢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

5、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三、通督热针法此方法是郑氏针法主要传承弟子对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的发挥。以大椎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背腰部,称为“通督热”针法。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肩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及肩背腰部寒冷不适诸症常获良效。大椎为督脉要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既可调解督脉经气,又可调节六阳经经气。因此,大椎穴施温通针法能达到祛邪除蒸、散寒通痹、振奋阳气、温阳通督、益气补虚的功效。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在大椎穴处

6、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1.5寸毫针直下斜刺0.8~1寸,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脊柱下传至背腰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常用配穴:命门、外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四、周天热针法此方法是郑氏针法主要传承弟子对“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的发挥。以气海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上腹、胸、头面、腰背、四肢部,称为“周天热”针法。用以治疗脏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常获良效。气海穴乃肓之原穴,为元气之海。因此气海穴施温通针法能温阳益气,益肾强身。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气海穴处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

7、1.5~2.0寸毫针直刺进针1~1.2寸,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温热舒适感传导至上腹、胸、头面、腰背、四肢部,守气3~5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常用配穴:百会、内关、中脘、天枢、丰隆、复溜、太冲透涌泉等。医学类职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官网可查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灵素馆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