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

ID:38992832

大小:96.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3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_第1页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_第2页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_第3页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_第4页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及医家医案一、张志礼治疗经验张志礼教授认为异位性皮炎与脾胃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婴儿期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幼时饮食失调,胃热积滞,脾失健运,湿热蕴蒸,外感风邪所致。儿童期则因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从内生,郁久化热,湿热相结,郁于肌肤腠理而病。由于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致使脾虚血燥,肌肤失养,青年和成年患者多属此型。张氏强调指出,脾胃功能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本病患者发病与加重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虚湿滞为本病之本,风湿热邪为本病之标。根据“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和“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理论,应采用健脾消导治法治其本。又

2、以清热除湿解毒之品治其标。对久病不愈的成午和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久病缠绵,脾虚血燥,在健脾消导基础上辅以养血润肤之品。内治的具体辨治方法如下:①婴儿期多表现为湿热型.治法为醒脾消导,清热除湿,处方为生白术、生枳壳、生苡仁、炒莱菔子、焦三仙、焦槟榔、焦栀子、马齿苋、白鲜皮、冬瓜皮、黄芩、大青叶。②成年期、少年期多见脾虚血燥型,治法为健脾除湿消导,养血润肤止痒,处方为炒白术、炒枳壳、炒苡米、炒莱菔子、厚朴、白鲜皮、苦参、当归、生地黄、赤白芍、首乌藤。婴幼儿为纯阳之体,用药时切忌大热大补之晶,以免热助其热;少儿期久病脾虚,用药时切忌大苦大寒之品,以免伤其阳,致使虚

3、其虚。外用药治疗原则与成年湿疹相同,但应注意既要适当降低药物浓度与用量,又要注意配合抗感染治疗。因为异位性皮炎加重的原因,一是饮食不当,伤食胃滞;二是搔抓过度,皮肤感染,故应适当使用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外用药。皮损面积大时应尽量选用中药如马齿苋、黄柏等煎汤湿敷。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及生活调养,如对异种蛋白过敏,对此类食品应少食或煮老一些;避免外来刺激,要穿棉制轻软宽松衣服,丝、毛、羽绒、化纤制品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洗,更忌烫洗;要保持大便通畅,及时给予通便助消化药物;长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应用内服外用药物有效地控制瘙痒,以避免因瘙痒加重病情。治疗验

4、案:佟某,男,16岁。1997年10月7日初诊。面部、四肢起皮疹已15年,时重时轻,曾多次治疗,一直未愈,全身皮肤干燥,痒甚,素日心烦,口干,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诊查:面部、颈部的皮肤粗糙,轻度脱屑,口周皮肤淡白有糠状脱屑,四肢仲屈侧均可见皮肤增厚,表面有干性丘疹及散在抓痕血痂。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缓。西医诊断为异位性皮炎;中医诊断为四弯风顽湿。辨证为脾虚血燥,风湿蕴阻,肌肤失养。治法为健脾消导.养血祛风,除湿十痒。处方:白术10g,枳壳10g,焦槟榔1吨,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首乌藤30g,熟军10g,全瓜蒌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5、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加服扑尔敏4mg,局部外用黄连膏,共14剂。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大便仍干,隔日一行,面部皮肤稍光滑,四肢皮肤仍粗糙,脉沉缓,舌质淡,仍有齿痕。继服前方去熟军、防风,加用炒莱菔子10z,川芎10g,再服用14剂。三诊:皮肤明显光滑,面部、颈部皮肤基本接近正常,已不痒,饮食二便正常。家长述患儿的皮肤一年余来从未见如此光滑。继续服前方加减调理,巩固疗效。[安家丰,张芃.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二、张作舟治疗经验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张作舟主任医师认为异位性皮炎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复感风湿热邪或过

6、食鱼腥海味,辛辣刺激之品,致后天脾胃失调,湿热内生,而诱发本病。认为,根据本病的病程缠绵,较难以根除,故称之为顽固性湿疹。在辨证上重视全身与局部的关系;在治疗上采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的方法。本病辨证分型为以下几型:1.湿热蕴蒸型多见于小儿,常由禀赋不耐,后天失养,以致脾胃失调,湿从内生,郁久化热。或外受风湿热邪侵扰而发。主证:皮损鲜红,密集红斑粟疹,湿烂浸渍,脂水频泛,浸淫四窜,或结黄痂,小儿以头面部明显,瘙痒难忍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法风止痒。处方:小儿用张老自拟野菊花方或消风导赤散化裁,常用药物有野菊花l0g

7、,金银花l0g,黄芩6g,车前子l0g(包),竹叶6g,灯心草3g,桔梗6g,生甘草6g。方中野菊花、金银花清头面风热,黄芩清泻肺火,车前子、竹叶、灯心草清热利湿.桔梗载药上行,生甘草调和诸药。小儿服药较难,可数煎浓缩口服。青少年及成人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方:生地30g,丹皮10g,黄芩10g.茯苓l0g,泽泻l0g,车前子15g(包),地肤子15g,白鲜皮l0g,甘草10g。方中生地、丹皮、黄芩凉血清热,而利中有补:茯苓、泽泻、车前子、地肤子、白鲜皮利湿清热止痒,而利不伤阴,甘草调和诸药。加减:热偏重加赤芍、龙胆草、苦参,以凉血清热,湿偏重加茵陈利湿清热

8、;小儿纳呆加焦三仙、陈皮健脾消食;痒甚加白蒺藜、苍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