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最终版石宇

中哲最终版石宇

ID:38993062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中哲最终版石宇_第1页
中哲最终版石宇_第2页
中哲最终版石宇_第3页
中哲最终版石宇_第4页
中哲最终版石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哲最终版石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哲最终版一名词解释1.缘起:即“因缘生起”,大小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含义是所有事物均依赖条件、有普遍规律。缘,意为关系或条件,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和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和合而生。“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佛教认为,所有事物均有缘起,本质为空。2.四圣谛:“谛”即“如是不颠倒,即为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的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即四种真理:苦、集、灭、道。苦是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众生受欲望驱使,充满了痛苦烦恼。集即招致苦痛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嗔痴念等种

2、种业因,从而感召未来生死烦恼的苦果。灭是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的果报,达到涅槃寂灭的境界。道是指通向寂灭的方法,入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修行,即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寂灭的境界。佛陀阐述四圣谛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及出世间的因果。3.五蕴:译自梵语,意义是积聚。因此五蕴就是五种聚合,即色、受、想、行、识。色蕴:即物质的积聚,包含内色和外色。内色即口、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即色、声、香、味、触五境---即所知的外境。受蕴:即“领取纳受”之意,即感受。对于顺境和逆境的领纳感受,分为

3、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五境引起,它有苦、乐、舍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引起,它有忧、喜。故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性质。想蕴:“取相”之意,即在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名称,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行蕴:“行”是造作之意。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心所。识蕴:即善恶的分别,是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大乘把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类:一者为心,二者为意,三者为识。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

4、,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4.六度:“度”即到彼岸。“六度”即六种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的方法。亦指菩萨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聚足。这六种方法是: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通过布施,使苦人得乐,迷着受益。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二持戒:消除不正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不犯恶业。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谎、不饮酒。三忍辱:忍受一切有情众生辱骂打击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即能断除贪嗔恶烦恼。(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四精进:精励身心,对治懈怠。五禅定: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修清静心。六智慧:通过对自

5、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以此来度化众生。5民胞物与:出自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同天地万物一样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万物的本性,即善。张载用“民胞物与”与“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论证自己“尊高年”“慈孤弱”“爱必兼爱,成不独成”的理想和情怀,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旨趣。传达了一种要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道德的自律与践履,超越自我,求取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境界。6孟子“不忍人之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有普遍性。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仁义礼智”四德都产生于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本性,故人性本善。孟子将

6、“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视为人的“本心”,而以人的这种“本心”来确认孔子的“仁学”。孟子把孔子所谈及的“不安之心”,概括为人皆有之的“不忍人之心”,使“仁学”得以立足为人之为人的自我内在精神心理的检视与反省的基础上。7老子至虚守静:是老子修身治国的原则之一,根源于“道”。“虚”“静”是道的特征,依道而行,自然应当遵循虚静的原则。“至虚极,守静笃”,即让内心清净,虚寂到极点。只有这样,心灵才能不受到任何污染和干扰,达到与道玄同合一的境地。因此,“至虚”“守静”实际上成了个人通达道的必要前提。只有实现至虚守静人才有望恢复到本真状态,社会才有望回归和

7、谐及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8庄子无无:是庄子关于道的学说。“道”可以化去、超越经验事物的种种区分,不在具有经验事物的种种特质,那么,从经验立场看“道”,“道”也可以被视为无,无有。在《庄子·知北游》中有所记载。惟至于“无无”没有任何经验事物的性质、特点,才可以称之为“道”。9;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弱是道创生作用的特点,这种作用虽然很微弱,因为道纯任自然,让万物自生自长,以至于万物根本感觉不到道的作用,但它确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柔弱为原则具体体现是,谦下、守雌、不争。只要能做到这几点,最终总能够由下变上

8、、由后成先、由不争到天下莫能与之争。10庄子物无贵贱:物无贵贱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内容。出自《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