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

ID:38995838

大小:37.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_第1页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_第2页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_第3页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_第4页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云南宜良花街节的历史2012-2-1000:44阅读(0)转载自陌人行路下一篇:预算员,施工员,...

2、返回日志列表赞赞赞赞转载(18)分享(1)评论复制地址编辑花街是我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花街起源于明代。花街古称花市,亦叫做花会,是我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明谢肇《滇略》卷四“俗略”记载:滇民以市为景,游人纵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绵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一岁凡十二市。从以上引文可知:(一)花街是“滇民”,亦即我省特有的传统习俗。谢肇于万历年间(1573—1620)任云南右参政,说明至少

3、在明代中叶,我省的花街习俗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其历史距今已有400年以上。(二)花街节“以市为景”,发生地点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城镇街市间,说明花街习俗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商业经济特色。较之云南另一类在山野间举行不具备商品经济性特色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采花山节等,已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发展层次。(三)滇民以市为景,游人纵观,还说明在这类新兴的民俗节日中,繁华热闹的街市场面也被视为一种景观,一种特殊的社会人文景观。广大游人不仅是节日的参与者,也是节日景观的构成者,表现出一种新颖的价值观念。(四)在上述的“一岁凡十二市”中,除二月的花市外,八月桂市和十一月梅市,实质上仍属于花市

4、,即以特定花卉品种名称来命名的花市。这3个花市,已占全年12市的四分之一。说明在汉族花卉文化的积极影响下,云南特有的花卉资源和历史上各兄弟民族固有的爱花习俗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终于综汇融合而成为了新的民俗,并发生了新的飞跃,在我省民间的生活习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花街习俗在明代中叶得以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它实质上是明代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我国传统真诚的农耕文化以和平为本的特质的精彩体现。明初以来,大批汉族进入云南实行屯垦,为云南经济的勃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云南的农业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历史性进步,商业贸易随之日趋繁荣,城镇街市也逐步发达

5、起来,终于出现了“一岁凡12市”的繁兴局面。这就是这种以市为景,商品经济性特色日渐鲜明的花街习俗得以形成的历史性原因。此外,云南特有的气候自然条件和花卉资源,以及由此而造就的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爱花的习俗等,也是花街节得以产生的重要历史性基因。这一点,《滇略·俗略》载述得十分明确。其云:滇中气候最好。腊月茶花已盛开。初春则柳舒桃放,烂熳山谷。雨水后,则牡丹芍药杜鹃梨杏相继发花。民间自新年至二月,携壶觞赏花者无虚日,谓之花会。衣冠而下,至于舆隶,蜂聚蚁穿,红裙翠黛,杂乎其间,迄暮春乃止。其最盛者,会城及大理也。离开上说任何一方面的条件,花街节就无由发生并存活下去。花桥—宜良花街节的产物和历史见证在

6、我县关于花街节的传统习俗中,“花桥”这一沿用至今的历史地名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花街节的产物,也是花街节历史性存在的有力见证。按花桥位于县城热闹繁华的清远街中段,横跨于穿城南去的文公河上。此桥原名清远桥,今街道名称即因桥而得。有趣的是,作为标准地名的清远桥既然可以衍生出“清远街”来,那么作为此桥俗称的“花桥”,也就顺理成章地演化为“花街”了。这是我县的花市或花会为什么也叫做“花街”的直接原因。据《宜良县志》记载,文公河开浚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下距花街习俗已见于记载的万历年间约半个世纪。文公河的开凿,从根本上奠定了宜良作为“滇中粮仓”的历史地位,也为花街节的发生提供了丰实的

7、物质基础。与文公河开浚同时或稍后修造的清远桥随之而做为花市的主要场所演化成“花桥”,这乃是合乎情理的事情。由此可以断定,宜良县花街节的产生和发展,与全省性花市习俗处于完全同步的地位和水平上。根据有关记载和调查资料表明,花桥不仅是县城最繁华的集市地段,也是旧时我县最主要的花卉市场。清乾隆32年(1767)《宜良县志》载有孔宗舜《匡城元夕》诗说:谁移火树列花桥,万朵银花影动摇。美景喜逢成夜市,高歌新调响云霄。月明楼阁空中见,春暖壶觞到处招。来岁今宵晴也否,好教无睡理诗飘?诗中记述的火树银花,美景夜市,春暖壶觞云云,正是上引《滇略·俗略》所记“携壶觞赏花者无虚日”的最好注脚。诗题所记虽然是“元夕”

8、即春节之夜的景致,然而正是《滇略》所云“民间自新年至二月……迄暮春乃止”的最精彩的缩影。从诗的最末2句看,此俗时已具备一年一度的特点,因而也就具有节日的意义了。而其发生地点,诗中已明白无误地说明是在“花桥”。这样,就使我们上文的分析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孔宗舜,《宜良县志·文苑》有载,云:“孔宗舜,寄呈贡学。康熙补博士弟子员。父正儒,值明末流寇入滇,由晟阳移居邑之虎峰村”。明末清初云南曾遭遇特大的动乱,此后不久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