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ID:38998771

大小:25.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2、学习小说中对比和绘形写神的刻画人物方法;3、探究小说的主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第一课时)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第二课时)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前提测试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灵魂。2、小说的情节由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和心理描写。(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

2、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左拉2.作者介绍4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米隆老爹》《项链》等。2.积累字词3.梳理情节十九世纪法国西部的哈佛尔海岛(时间、地点),有一户人家,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一家五口,生活拮据。弟弟叫于勒,原是个浪荡子(人物)。他把自己的财产

3、挥霍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大笔钱,终于被送往美洲去冒险。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外面发了财,愿意偿还哥哥的损失,还要回家同哥哥一起过日子。这个消息使菲利普一家大为感动(事件起因)。曾经是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如今变成了全家的希望。的来信被看成是“福音书”,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拿信出来看。4他们称于勒是“正直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好人”。每逢星期天,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盼望于勒归来,并且拟定了上千种花钱的计划,连许久嫁不出去的二姑娘也因此找到了对象。二姑娘结婚以后,全家前往哲尔赛岛快活而骄傲的旅行(情节发展)。万万没有想到竟在这只船上遇见了

4、于勒。这时,他已经沦落为一个卖牡蛎的流浪汉了。菲利普夫妇大为惊恐,做嫂子的还咒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他们生怕被于勒认出来,连累了自己,便象躲避瘟疫似的躲开了他(故事高潮)。在返回哈佛尔时,因为怕被这个倒霉的兄弟碰见,他们赶忙改为了乘坐另一艘船(故事结局)。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4.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小说主要内容,简要概述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2、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3、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用文中的相关词语作答)4、透过这些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

5、勒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试探究菲利普妇反复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由此可探析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小说的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4)(5-19)(20-47)(48-49)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6.探究主旨小说通过对比手法,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了一4幅资本主义社会里因贫穷而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五、课程小结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

6、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