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

ID:38999544

大小:9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_第1页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_第2页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_第3页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古诗二首:(一)《夜雨寄北》(李商隐)教学目标[来源:学

2、科

3、网]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教学方法阅读法、合作法、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

4、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

5、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认真听讲尽快进入新课[来源:学*科*网Z*X*X*K]交流自主学习成果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

6、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三、感受品味:1、“君问归期未有期”——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2、“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3、“何当共剪西窗烛

7、”——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四、合作探究:补充笔记自由朗读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来源:学*科*网Z*X*X*K]小组阅读、讨论交流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

8、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来源:学科网]小组阅读、讨论交流听讲、补充笔记课堂练习

9、练习背诵古诗。课堂小结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布置作业背诵、抄写古诗。板书设计夜雨寄北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何当共剪,却话夜雨——盼望早归。——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教学反思学习本诗应指导学生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来源:Z.xx.k.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