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与实验数据作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

ID:39006323

大小:2.4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23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_第1页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_第2页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_第3页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_第4页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Origin与实验数据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数据作图一、实验数据点作图及线性回归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得某试样在不同的入射光波长λ下的吸收值A如下:λ/nm430440450460470480A0.4100.3750.3250.2800.2400.205用Origin作图,并用直线方程A=a+bλ回归一、实验数据点作图及线性回归二、用Origin处理饱和蒸气压测定实验数据及作图D列=767.65-col(C)E列=1000/(col(B)+273.15)F列=log(col(D))然后,E为X,F为Y进行作图三、用Origin处理二元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数据

2、并作图选中D列(Y),以D列对A列(X)作图,对所得散点进行拟合,方法是左键点击“Analysis”选择“Fitlinear”,即得拟合的直线,并在右下端窗口给出了拟合后的线性方程,其斜率B、截距A以及相关性R等信息,启动Origin程序,将实验所得沸点、对应的液相折射率及气相折射率数据分别输入表格的A、B、C列中,根据上述线性方程,用“SetColumnValues”设定D列和E列的值,本例中D列值设定公式为“(col(B)-1.35938)/0.000258874”,E列值设定公式为“(col(C)-1.35938

3、)/0.000258874”,即得不同沸点及对应的液相/气相中正丙醇的组成,新建一个Origin工作表,在A列中输入上步中所得液相正丙醇的组成,C列中输入上步中所得气相正丙醇的组成,在B列和D列中输入相应沸点,并将正丙醇组成为0(即纯乙醇)时的沸点78.5oC和正丙醇组成为100(即纯正丙醇)时的沸点97.4同时输入,选中上图所示4列数据,选择菜单栏“Plot”→“Specialline/symbol”→“Double-Y”进行作图,用Origin作沸点-组成(气相及液相)图点击图层1,点击下端工具栏中的散点图快捷键将

4、曲线1中线去掉,同样方法点击图层2,点击下端工具栏中的散点图快捷键将曲线2中线去掉,结果如图所示。对所得两条曲线散点进行拟合,方法是分别选择图层1和图层2,左键点击菜单栏中的“Analysis”并选择“FitGaussian”或“FitSigmoldal”进行拟合,并调节好坐标轴将横坐标改成0~100,坐标轴标识分别为“正丙醇组成(%)”和“沸点(oC)”,完成相图,结果如图所示。二元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四、用Origin处理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数据并作图将溶液浓度及压差原始数据输入表格中的A、B、C、D列中,

5、然后选中E列,右键点击选择“SetColumnValu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计算公式“(col(B)+col(C)+col(D))/3”,点击“OK”完成E列值的设置,即得到平均压差,从附录中查出实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如30oC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18mN/m,然后选中F列,右键点击选择“SetColumnValu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计算公式“col(E)*71.18/46.1”,其中46.1为水的平均压差,点击“OK”完成F列值的设置,即得到各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将溶液浓度和表面张力拷贝至一个新的Or

6、igin工作表中,选中A、B两列,作散点图,结果如图表面张力对浓度作图从图上可知前四个点大体在一条直线上,后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将它们分成两条直线作图,具体作法为:回到Data2界面,将后三组表面张力数据剪切到C列相应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上可知前四个点大体在一条直线上,后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将它们分成两条直线作图,具体作法为:回到Data2界面,将后三组表面张力数据剪切到C列相应位置,如图所示。选中A、B、C三列如前所述作散点图,即得两组散点,如图所示。对处于下降趋势的四个点进行线性拟合,方法是左键点击菜单栏中

7、的“Analysis”,选择“Fitlinear”,即得拟合的直线,并在右下端窗口给出了拟合后的线性方程,其斜率B、截距A以及相关性R等信息,如图击活处理水平线上的三点,方法是在该三点的任意一点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SetasActive”,然后按照第⑤步方法对该三点进行线性拟合,在右下端窗口给出了拟合后的线性方程,其斜率B、截距A以及相关性R等信息,如图,记录下所得线性方程式2。将所得线性方程1和线性方程2进行联立求解出两条直线的交点,所得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交点纵坐标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时所对应的表面张力。二

8、、实验数据点作图及非线性回归已知某反应速率常数k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T/K363373383393403k102/min-10.7181.3762.7015.2219.718试求k~T的关系式及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二、实验数据点作图及非线性回归三、同一图中多条曲线293K453Kxpyxpy00.0102300.0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