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ID:39009682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引出端午节。投影:“屈原已死三千年”诗句。请学生介绍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如时间、来历、风俗等)导入课文,投影课题、作者。(板书)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湘西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的?三.赏读课文。1.品读赛龙舟的场面描写。2.分析人物描写。3.讨论正

2、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4.品读描写“捉鸭子”的文段,仿写。四.课外延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有不少现代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了,你怎么看这种现象?五.介绍作者,推荐阅读《边城》。《端午日》学习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3.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学习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学法指导在查找资料了解端午日民俗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充分感受龙舟赛的精彩场面,从而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框字

3、注音。蘸【】酒擂【】鼓呐【】喊茶峒【】老鹳【】戍【】军泅【】水桨【】手一律【】不拘【】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沈从文。3.查找有关资料或者向长辈请教,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以及有关的节日习俗。4.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堂助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3.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的?找出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场面的作用。4.分析追赶鸭子的场面。5.课文小结本文通过激烈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

4、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生启示。【巩固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A)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上朱红颜色长线。(C)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D)桨手每人(a.握b.拿c.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E)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a.握b.拿c.持)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F)擂鼓打锣的,多(a

5、.蹲b.坐c.站)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a.指挥b.调节c.调理)下桨节拍。(G)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1.给文中划线处选填上合适的动词。2.“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句的前面。这句话在文段中的作用是。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4.文中加了“【】”的“划”能否改为“撑”?“挥动”能否改为“摇动”?为什么?片段写作练习写一段场面

6、描写的文字,如运动会场面、拔河场面、中秋赏月场面。。。。。。要求:写出场面的特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相结合的方法。150字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