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

ID:3901084

大小:389.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5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_第1页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_第2页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_第3页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_第4页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12卷第6期2010年12月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V01.12No.6Dec.2010从心理学角度试论音乐审美价值肖琳(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价值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遍及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文章以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网;个体心理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的不同因素;社会文化心理制约下的音乐审美价值,简要地论证音乐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关键词:音乐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

2、: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10)06--0049--04音乐审美价值。其中心论点为。价值”,因此,音乐审美的性质由价值这个概念的性质所决定。首先。什么为乎“价值”?价值作为一般的哲学范畴,它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特定关系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o《辞海》里的解释为:“价值相对于个人的爱好、欲望、利益、或志趣,它是人的主观因素和各种心理感受的的产物。”简言之——“有意义,值得在生命中占有地位”!周国平曾说到:。人文精神就表现为三个尊重,就是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尊重灵魂的价值。”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

3、是其它所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不能思考,更无从谈及精神需求。除此之外.人与其它有生命的物种区别就在于人有头脑.人有灵魂(即精神追求),这两种精神属性赋予了人类高级的属性。也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灵魂是人的精神属性的更高层次,也是人与动物的最高区别。灵魂.“实际上是指精神追求,就是人不但要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而这种超出生存以上意义的寻求和体验就构成了人的灵魂生活。”o音乐不受语言与具象限制的抽象性,又使它更能深入到生命的内核来完整表现它的内在精神,因而最能揭示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展示精神运动的自由状态,与人的灵魂、灵性息息相通。一、从

4、心理学角度论音乐审美,其主要内容必须是“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美?”1、音乐审美“直觉”说西方传统美学的真正终结者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创始人,意大利克罗齐(1866—1952)的美学观点:“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在克罗齐的概念里。直觉是概念形成前的思维阶段.也就是心理的第一反应,不需要前提,没有经过反复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例如。第一次听到一个音乐旋律片断.刹那闽我们的第一反应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全凭直觉。但在同一个审美对象来说,不同人的直觉是有差异的!例如.一个音乐家和一个刚从深山老林里出来的人同时

5、听着柴可夫斯基的《天鹅之死》,他们的直觉是完全不同的。音乐家能从音响中马上感受到悲泣的情感,农夫即使见过天鹅,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因此只有达到审美层次.直觉也才能称之为直觉。直觉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是要有表现,要有刨造的。音乐家就是音乐审美直觉特别强的入,总能够听懂一般人所听不懂的东西。2、音乐审美“移情”说在审美心理学中真正算得上影响深远的是众所周知的。移情说”,被美誉为“美学上的达尔文”的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认为,愉快的情感有三种:一种是外物引起的,一种是精神引起的。还有

6、一种是通过移情在外物那里感受刭的。只有第三种愉快的情感才是美感。因此,移情是审美的关键。移情学派认为:“美感的产生是审美主体向客体投射了自己情感的结果。审美对象本身虽然只是一些线纹、色调、形状等所构成的意象,但它却能使7审美主体的情感意识移向自身。这种移情。是因为审美主体基于生活经验产生的联想与审美对象的意象的一致而形成。这就出现了“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境界。说清楚些,美不美。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关键是审美者主体的态度!是一种“情感的外射”,这就太过强调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似乎片面了些。3、“超功利”音乐审美上面我们所提到的审美对象态度,

7、但若要做到“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境界。也是要有条件的.那就必须以非功利的态度.即所谓心理距离产生美感,即指审美活动收稿日期:2010—06—24作者简介:肖琳(1976~)。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49·万方数据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中不考虑非审美价值因素。此学说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布洛(1880一1934)提出,他认为审美心理学应该多研究产生美感的心理原因。康德也说过“无利害而生愉快”.即一切偷侠当中只有审美愉悦是超功利的,而布洛角度则有所不同,他强调的是.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没有利害

8、关系时。才能产生审美愉悦。因此是否存在着利害关系才是审美的前提,审美的条件。4、。格式塔”音乐审美说审美过程与心理紧密相连,说起心理学.不得不提著名的“格式塔”,这个名词是德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