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夏》作业

苏教版七(上)《夏》作业

ID:39015496

大小:2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3

苏教版七(上)《夏》作业_第1页
苏教版七(上)《夏》作业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夏》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自编A)宽阔的黄河突然流经一个xiázhǎi的悬崖,顿时,所有的水流聚集在一起,飞泻而下,溅起万丈高的水花,高耸入云。这气势pángbó的景象太令人震撼了!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自编A)()A.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B.星期天上午,江城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的涌入科技馆。C.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D.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

2、,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选编A)()A.一个镇、一条街、一座桥,往往见证了一方水土的沧桑和辉煌。B.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C.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D.“再”字的第四笔到底是什么?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自编)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③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注解】①樊重:

3、人名。②梓漆:梓树和漆树。③向:从前。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B)①樊重欲作器物()②时人嗤之()③咸来求假焉()④此种植之不可已出()(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有误一项是(A)()A.然积以岁月(但是)B.而剑不行(连词,表转折)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到)D.观之正浓(助词,不译)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A)樊重欲作器物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B)(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选自

4、《幼时记趣》)(A)7.请简要说说全文所阐述的道理。(B)(二)阅读《大地的语言》,完成8-10题。(选编)①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②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③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

5、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④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⑤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

6、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⑥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7.作者笔下的土地有什么特点?对这样的土地,作者有怎样的感受?(B)8.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B)9.简要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