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

ID:39020981

大小:1.5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23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_第1页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_第2页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_第3页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_第4页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比较与翻译》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汉比较与翻译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华先发英汉比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语言学家开始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的方法,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因而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s)。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个名称或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人是美国学者BenjaminLeeWhort(1947);第一本用对比分析法写成的著作是美国人Robert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一书和法国人Vinay和Darbel

2、net的《英法文体比较》(Stylistiquecomparéedufrançaisetdel’anglais)。这两书分别于1957和1958年出版后,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AppliedContrastiveLinguistics)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比较语言学是外语教学和翻译活动中不可忽视的语言文化基础,在英语学习、研究和英汉互译过程中,比较语言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和启示。英语和汉语:差异及比较层面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family)。英语由综合性语言(sy

3、ntheticlanguage)向分析性语言(analyticlanguage)发展,而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英语和汉语在当代的国际化过程中相互借鉴(如词汇和句法的借鉴),但各自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仅从语言体系来看,英语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在如下四个方面的异同:1.语音比较;2.书写比较;3.词汇比较;4.句法比较;5.语篇比较。1.英汉语音比较1.1.英汉音位数比较英语有20个元音:其中前元音4个(/i:/、/i/、/e/、/æ/)、中元音3个(/ə/、/ə:/、/Λ/)、后元音5个(/u/、/u:/、/)/、/):/、/a:/)、24个辅音,共44个

4、音位;汉语有6个单元音:其中前元音2个(i、ü或y)、中元音2个(e、a)后元音2个(u、Ο)25个辅音,共31个音位。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系统上存在音位空缺和因读音相似所引起的意义冲突。这两种情况往往会给语音学习带来麻烦。譬如:英语中有[v],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辅音,这就形成了音位空缺,所以翻译时往往靠近汉语的[w]或[f]:vitamin维他命Virginia弗吉尼亚 再如因读音相似所引起的意义冲突: 戴松---diesoon;游方克---fuckyou干杯!---Bottomsup!(Bottom’sup)I.英汉语音比较1.2.英汉音与义理论解读比较西方学

5、者关于音与义之间的关系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主要有两派:自然派(TheNaturalists)和习惯派(TheConventionalists)。自然派认为:音与义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对应关系,即音与义之间存有一种必然的自然联系。英国大诗人AlexanderPope支持这种观点:‘Tisnotenoughnoharshnessgivesoffence, Thesoundmustbeanechotothesense. A.Pope:EssayonCriticism习惯派认为:音与义不是同一的东西,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固定下来的

6、是社会约定俗成。莎士比亚支持这种观点:What’sinaname?Thatwhichwecallarose Byanyothernamewouldsmellassweet. W.Shakespeare:RomeoandJuliet,ActII,Scene2丹麦学者OttoJespersen曾讨论过直接语音象征和联觉语音象征,阐述了音与义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拟声,后者是联想。中国学者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音义同源说。这种观点认为,“词的声音和意义同时产生,互为表里,有某义即有某声,声以表义;无义之声或无声之意都不是语词。”2.声由情发说。声音由感情而发,即通过声音

7、就可以体察到思想感情了。所谓“以声求气”、“声与政通”诸论,便是基于此而产生的。《礼记·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3.音有色彩论。该说指声音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声音的自然属性只有高低、长短、强弱和品性之分,没有感情之别。但长期以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习惯,给一些音带上了感情,使某种音与某种感情相应。4.声无哀乐论。该说由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嵇康所提。他认为,声音只有自然的调和,其高低、快慢、强弱和美丑,是音乐本身的性质和变化,与人的感情无关;人听音乐是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不是由于音乐有哀乐的区别,而是人们先有了感情,再

8、从音乐中有所感悟。人们习惯用低沉的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