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

ID:39026037

大小:1.1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3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_第1页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_第2页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_第3页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_第4页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构主义李汉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构主义中国古代文学李汉臣主要内容定义承继关系代表人物影响及评价一、定义“解构”一词是由钱钟书先生翻译的。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它是对构成西方思想按等级划分的一系列对立的批评:内在与外在、思想与身体、字面与隐喻、言语与写作、存在与不存在、自然与文化、形式与意义。要

2、解构一组对立就是要表明它原本不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而是一种建构,是由依赖于这种对立的话语制造出来的,而且还要表明它是一种存在于一部解构作品之中的结构,而这种解构作品正是要设法把结构拆开,并对它进行再描述———这并不是要毁灭它,而是要赋予它一个不同的结构和作用。但是作为一种解读的方法,用巴巴拉-约翰逊的说法,解构是“文本之中关于意义的各种论战力量之间的一种(*∩_∩*)嬉戏”,研究意义表述模式之间的张力。二、承继关系结构-后结构(解构)后结构主义是指一个范围很广的理论,其中包括对客观知识概念的批评和对

3、一个能够认知自己的主体概念的批评。以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的作品为例,简单描绘这个发展过程。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1915-1980)在他早期著作,如《神话学》(1957)、《论拉辛》(1963)、《符号学原理》(1964)和《方法体系》(1967),巴特是一个“高级”结构主义者。然而,即使在这个较早阶段,巴特的结构主义也搀进了其他理论:如《论拉辛》中有一点精神分析,而且,巴特的文风首先就弱化了这一结构主义,他散文风格潇洒、戏谑。爱造新词,意味着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结构主义研究方

4、法的严格性。巴特的《批评与真理》(1966)中,批评为视为一种“次要语言”(secondlanguage)它“源在作品的主要语言上”,就是这篇论文开始用如今公认的后结构主义术语描述文学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学语言是一种“无底”语言,它好像是由“空的意义”支持着的“纯粹暧昧”。巴特《SZ》(1970)一书在研究巴尔扎克的小说《撒拉辛》得出了惊人结论:①破碎的作品②可写的(writable)③互文的(intertextual)①破碎的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不再被当做一个稳定的客体或者界限分明的结构来对待,批评家的

5、语言也已经放弃了任何科学客观性的要求,使批评最感兴趣的作品不是那些可读的作品,而是那些“可写的作品”②可写的作品:通常是现代主义的本文,它没有确定的意义,没有固定的所指,它是多重的和放散的。③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由其他文学作品织成的,即每个词汇、短语或者作品片段都是先于或环绕这一个作品的其他写作物的重造。没有文学“独创性”,没有“第一部”文学作品:全部文学都是“互文的”(intertextual)而后结构主义就是1968年的混合产物:是兴奋与幻灭、解放与纵情、狂欢与灾难。后结构主义无力打碎国家权力机构,但

6、是他们发现颠覆语言结构还是可能的。由于后结构主义的出现,结构主义的保守之处看来不是它对历史的拒绝,而恰恰是结构概念本身。巴特《本文的快乐》(1973)出版于1968法国社会动乱后的第5年,这次动乱从根本上震动了法国的政客们。代表人物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犹太人,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主要著作有:《书写与延异》、《声音与现象》、《

7、论文字学》《散播》、《哲学的边缘》和《立场》等。主要观点(1)反逻各斯主义(2)反语言中心主义(3)异延:意义的不定(4)补充:根本的空缺(5)写作和解读逻各斯中心主义来源于希腊语logos,意即”语言“或”定义“。西方哲学普遍认为,逻各斯是一种主张存在着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的观念,这一观念包含着一种对”中心“的固执,一种返回本源并且永恒地、本真地直面真理的希冀。逻各斯主义从本质上认定某一认识真理的方法优于另外一些方法,这使得西方传统形上思维方法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之上,且前一项优于或先于后一项,如:真理

8、与谬误、生与死等等。(1)什么是逻各斯主义对于这种形上主次秩序,德里达指出:“解构最重要的是,在一特定时候推翻等级序列(hicrarchy)”在德里达看来,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科学的,或者文学的话语,任何被看作固定的和确定的意义都是虚构的,意义是流动的和易变的。那种所谓确实的真理范式是一种创造,是适合于我们目的的想象的虚构。这种想象仅仅只是成功地掩饰了意义的非确定性,而不是清除它的确定性。(2)反对“语言中心主义”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在索绪尔的“语言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