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本理论》课件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

ID:39026313

大小:38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23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_第1页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_第2页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_第3页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_第4页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税法基本理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3年9月19日的《焦点访谈》曝光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和渭城区国税局“推荐”订报事件,说是推荐,其实是变相强行摊派,如果纳税人不订报,就报不了税。报道后,咸阳市国税局要求下属各局加以改正,并将不愿订报的纳税人退订;可纳税人不仅无法退订,去报税时仍然被要求订报。在采访中,纳税人言辞都非常谨慎。请问:纳税人为何如此“害怕”税务机关?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税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税法的概念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各种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二)税法的主要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3.税法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法4.税法结

2、构的综和性第1节税法概述二、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特征:(1)国家VS纳税人(2)直接体现国家的意志(3)权利义务不对等(4)具有财产所有权无偿转移的性质第1节税法概述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要素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1)征税主体(2)纳税主体(属地兼属人)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1)实物(2)货币(3)行为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1)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第1节税法概述(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税收

3、法律关系的变更3.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二、税收法律关系第1节税法概述三、税法的分类(一)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二)按税法的职能和作用: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三)按税种管理和受益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四)按税法的征税对象: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目的税法。第1节税法概述第2节税法的渊源和原则一、税法的渊源(一)宪法(二)税收基本法律(三)税收法律(四)税收行政法规(五)税收地方性法规(六)税法解释(七)国际税收条约、税收协定第2节税法的渊源和原则二、税法的原则(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

4、税收法定原则2.税收公平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二)税收的适用原则1.实质课税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原则5.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第3节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1.纳税人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征税对象2.征税对象的相关概念(1)征税范围: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空间范围。(2)税目:具体征税项目,它规定了征税的具体范围。(3)计税依据:也称为“税基”,是指税法规定的据以

5、计算各种应纳税额的根据。1.征税对象的定义: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划分税种的主要标志。第3节税法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税法的构成要素三、税率1.定义: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2.税率的分类: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划分为若干级,对每一级制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的全部征税对象都按照相应级次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的税率。请思考:这种税率是否合理?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划分为若

6、干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的税率。累进税率举例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全额累进税率和差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实践训练:超额和全额累进税率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6000×10%=600(元)超额累进税率法一:应纳税额=5000

7、×5%+(6000-5000)×10%=350(元)法二:应纳税额=6000×10%-250=350(元)本级速算扣除数(率)=本级征税对象起征点数额(相对率)×(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率)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额×适用税率-本级速算扣除数小结第三节税法的构成要素四、税收优惠1.起征点与免征额2.减免税3.优惠退税第三节税法的构成要素五、纳税环节1.纳税环节定义: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